除了网络上的抱怨和呐喊,受侵害的消费者是不是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拿起法律的武器对百度宣战?要知道,下一个受伤害的未必不是你!“度娘”被约谈并不是舆论的胜利,而恰恰是消费维权的开端!
■冯松龄
百度出售病友贴吧,引发虚假医疗广告的消息持续发酵。四处忙着灭火的“度娘”似乎还未来得及自省,又被网信办约谈。舆论的声讨貌似很快完胜百度的狡辩,身扛道义大旗的网友们,短短几天便占领了舆论制高点。但是,这就罢了吗?笔者认为,这个结果不能称得上彻底的胜利,而恰恰只是受骗者依法维权的开端。
任性惯了的贴吧,并非善主。百度贴吧是花大量时间把用户分类再聚合,然后圈在属于特定用户的围墙花园里,名义上是让用户搜索互联网,实际上提供给用户内容的却是贴吧合伙人——广告商。支付完高额管理费的广告主获得了 “发删贴、请踢人”权利后,变本加厉、尽其所能地散布虚假广告,敛财伤民。作为一贯以“技术研发”著称的百度,此时技术却出现了问题,成了“睁眼瞎”,不仅放任骗子在网站上横行霸道,大量虚假、劣质、山寨医院及专家泛滥其间,更利用自身的行业垄断优势,做竞价排名的黑色交易。
按照这个逻辑,疾病吧的沦陷并非偶然。疾病吧和普通吧不同,它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在疾病吧上作文章,是对消费者健康权和知情权的变相剥夺,已经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而是间接的谋财害命。
与快播不同,百度的公关手段更加润物细无声。从发布官方公告到内部邮件“外泄”,从易吧主整吧务到接受网信办约谈,“今天都是百度人”的暖心贴迅速俘获了员工,并试图感染消费者。果然有人说,“算了,认错就好,整改就行”“这是百度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
且慢!这事儿作为消费者的你真应该较较真。因为,百度这次做得实在太过分。
贴吧引进商业合作,并非不可,但应注明那是广告,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充当医托的骗人平台,从中牟利,而不承担连带责任。受骗的消费者付出经济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百度仅仅只是道个歉就算了吗?
新《广告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者或者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明知或者应知的利用其场所或者信息传输、发布平台发送、发布违法广告的,应当予以制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赔偿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服务费用的三倍。
百度的行为引起公愤不足为奇。除了公开道歉,至今未见到百度有任何实质性赔偿受侵害消费者的行为。除了网络上的抱怨和呐喊,受侵害的消费者是不是也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其宣战?要知道,下一个受伤害的未必不是你!“度娘”被约谈并不是舆论的胜利,而恰恰是维权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