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商店”提供服务的方式,对消费者显然有潜在的人身危险,与规定的经营安全保障、商业道德要求也存在差距,值得深入考量。
■鞠实
4月25日,位于湖南平江石牛寨景区的“悬崖商店”正式营业。这家商店开在悬崖峭壁上,距地130米,主要售卖矿泉水和零食。景区回应称,在悬崖设立商店的目的是为服务攀岩游客,售货员为经过培训的攀岩老师,且有安全保证,商店自身建筑是轻质材料,也可根据需要随时拆装,做过专业评估,不会对景区岩体形成破坏。(据4月2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针对网友的质疑,景区的意思很明显,如此开设的“悬崖商店”不仅安全、合规,还是提升景区服务质量的表现。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在该景区设立商店,所谓安全起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商店的安全,二是游客即攀岩者的安全。但景区的回应强调的是“悬崖商店”自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对攀岩者的安全,尤其是攀岩购物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却并未提及。
攀岩本身就是危险系数高、身心高度紧张的极限运动,攀爬过程中不宜分心。在攀岩过程中买水、小吃,需要付钱、接物等,不仅与攀岩并无紧要关联,且需要分心。只强调“悬崖商店”自身的运营安全,而不考虑攀岩者的安全保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
景区“为游客服务”的说辞也难有说服力。据报道,“悬崖商店”距离地面130米。游客攀崖130米就口渴、饥饿了吗?即便确有这种可能,如果真心为游客服务、为安全着想,在130米下的地面上开设商店,不是更有安全保障?
更关键的是,开设“悬崖商店”这一经营活动本身,亟待接受法律合规性的审度。
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行为;不得在设施上进行刻划、涂污等活动。“悬崖商店”属不属于这一规范范围,是不是会破坏景区地形地貌、造成景区污损,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悬崖商店”提供服务的方式,对消费者显然有潜在的人身危险,与规定的经营安全保障、商业道德要求也存在差距,值得深入考量。
此外,“悬崖商店”到底能有多少顾客光顾,经营者能挣多少钱,还不好说,也很难期待。
这些浅显的道理,景区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还要这样做,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以此作为噱头炒作;二是一种景区配套服务经营创新。但创新的前提应是合法合规。
不论是从安全、法律的层面,还是从经营创新的层面考量,“悬崖商店”的模式都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确定这样的经营到底可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