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遏止和整顿医疗耗材过度使用,还在于采取科学措施,革除医院和医生直接从使用医疗耗材获利的机制和土壤。
■余明辉
近日有消息称,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因医保基金面临穿底压力而停用部分医疗耗材,致正常治疗受影响。昨日,贵州省卫计委就此事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网传消息不实。经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停用了部分辅助性的可用可不用的耗材,并未停止临床必需用药。目前贵州省医保基金运行平稳,未出现“收不抵支”。(据12月21日《新京报》报道)
像此次贵州等地有关医院这样,靠行政命令或医院强制限用乃至禁用的方式,就能有效和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医疗耗材过度使用、在医疗费用支出中所占比例过大的问题吗?
应该说,通过强制手段禁用和限用,对原有的一些明显属于可用可不用、过度泛滥使用医疗耗材的现象,能够起到有效震慑和遏止作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一个明显的缺点或软肋就是,这样“一刀切”地靠行政或强制管制医疗耗材的使用,并没有触及医疗耗材滥用的根源,还会对一些病人造成误伤等。
医疗耗材过度使用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整治也不是一次半次,似乎已经陷入了一个治理怪圈,即“医疗耗材过度泛滥使用明显—引起较大舆论反响—部门重视和整治—过度使用现象好转—过后再泛滥—再整治”。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讲,在于背后经济等利益的鼓动。
按照现有医疗价格政策规定,医院用医疗耗材价格虽然都在物价等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之下,但规定有大部分医疗耗材医院可以有不超过5%的利润加成。也即是说,医疗耗材的使用,不管是对销售商、医院、医生等都可能有利益可图,而且使用越多利润越丰厚、使用医疗耗材价格越高获利就越多,造成实际上的医疗耗材占医疗费用支出比例越来越大。
同时,在目前公立医院医药零差价、医院利润增长点减少等情况下,仍还处于灰色地段、有加成利润的医疗耗材,自然就成为一个实现医院利润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就现实和相关报道看,目前医疗耗材过度使用或所占医疗支出比例过大,在新一轮医改尤其是药品零差价后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和折射了一些医院、医生医疗耗材过度使用,被当成了增加收入、获取利润的一个突破口。
反过来讲,依靠行政命令或医院强制的方式,禁用或限用医疗耗材,也许有短期明显效用,但副作用却不容忽视,且并没有从根本上去除医院和医生过度使用医疗耗材的获利冲动病根,并不是一个解决医疗耗材过度或泛滥使用的最优选和优化途径。
这其实也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那就是要想从根本上有效遏止和整顿医疗耗材过度使用,还在于采取科学措施,革除医院和医生直接从使用医疗耗材获利的机制和土壤。而就目前看,一个可选的途径,就是像现在“医药零差价”一样实行“医疗耗材零差价”。没有了获利功能,医院和医生也就有效卸下了利用多使用、过度使用医疗耗材的冲动,医疗耗材过度泛滥使用的现象,自然就会有效好转乃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