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巷的独特性在于,这里不仅有兴旺发达的一二三产、生态宜居的美丽环境,更拥有“全国文明村”这块“金字招牌”。
这些年,虽然蒋巷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不计其数,但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最看重的还是这块“文明”招牌,因为它见证了蒋巷数十年改革发展的最大结晶:农民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文明素质逐步提升,体现了发展的真正要义。
“思想的路不通,脚下的路也走不好”
在紧邻蒋巷集中居住区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跟上万册图书摆在一起的,还有一摞摞村民的“读书笔记”,随手抽出一本,但见封面内页上印着常德盛的一句话:“思想是灵魂,学习是根本!”常德盛说,老百姓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这样才会有持续不断的社会进步。“要想富‘脑袋’,读书看报是最好的途径!”
蒋巷村村貌。 李俊锋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1997年,蒋巷村成立“农民读书协会”,在全村发起读书学习活动,这一坚持就是18年。记者在村民蒋振华家的书桌上发现一本“读书笔记”,上面工整写着《参加蒋巷村读书学习活动有感》等29篇心得体会。环视客厅,一个老式木质书架上,各类书籍挤得满满当当。蒋振华连续多年在村里的读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曾被授予“苏州市学习之星”。“18年来,读书记笔记已成我们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下一代。”蒋振华说。
常德盛对村民读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可是思想的路不通,脚下的路也走不好。过去我们学习就是开大会,听广播喇叭,现在农民学习的途径多了,网络、电视家家有。但我们觉得,要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提倡读书。”
“这么多年来,读书学习活动在蒋巷村起到很大作用,大家都变得更上进,集体荣誉感更强了,邻里相处也更加和睦。”蒋巷别墅区3区10号村民蒋惠明工作之余,志愿当起村“形象大使”,坚持十多年敞开家门接待游客,成为“村文明旅游接待家庭”。“大家都争着为村里作贡献!去年底,村里要招募200多名志愿者,我一路小跑赶去报名,到了才发现报名的办公室已经排起长龙。”
村民张春的经济条件不过中下水平,却是全村有名的“慈善家”。去年,一位村民查出白血病,张春二话没说就送去1万元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筹集善款约30万元。类似的慷慨解囊纾危解困,张春不是第一次。他坚持匿名资助一位外地患病儿童长达六年多。现在,张春的手机里装着众筹软件,平时看到推送的求助信息,总是要捐上一些。
“文明绿色健康家庭”“蒋巷好村民”“优秀新蒋巷人”“十佳好婆媳”“优秀志愿者”“文明诚信经商户”……多年来,蒋巷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得到村民的热情响应。全村“文明户”创建实现全覆盖。
“没有精神新面貌,就算不得新农民”
几乎每个到过蒋巷的人都会惊讶于这里的干净:路边、墙角很难看见一片纸屑、一块垃圾。整齐漂亮的村民别墅区绿树扶疏,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处处生机勃勃,恍若走进赏心悦目的大公园。
“这个局面来之不易。”说起备受称赞的村容村貌,蒋巷村村委会主任蒋玉英深有感触。她清楚记得,村民刚搬进现代化的集中居住区时,冒出各种“不适应”,有的乱丢垃圾,有的乱搭乱建,还有村民把房前屋后的花木拔了种菜,种种不文明举动,给村庄管理造成很大困扰。
2017年9月21日,江苏苏州,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蒋巷村村貌。李俊锋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新农村要靠新农民,没有精神新面貌,就算不得新农民!”面对当时的情形,常德盛陷入深深的思索:改变农民的言行举止,不可一蹴而就,得要以人为本,讲人性化。考虑到蒋巷实行社区股份制分红,家家年底领股金,常德盛灵光一闪,决定把“拿奖励”和“讲文明”结合起来,村民但凡有不文明行为,就可能被扣掉一部分分红,反之就进行奖励。
具体的规定非常细致:宅前屋后保持清洁整洁,若有违反,扣除奖金1000元;毁坏公共绿地种菜或私自占用集体耕地,扣除奖金1000元;单身老人和子女同住农民别墅,每年奖励2000元;对蒋巷“农民餐厅”进行市场化运作,村民如到该餐厅办宴席,村里予以一定奖励……蒋巷村在村里最醒目位置展示的《蒋巷村村规民约奖惩制度》,瞄准的正是村民日常生活行为,以奖代罚,并选出“督察队”负责检查考核,把全体村民引上一条现代文明路。
在蒋巷,讲文明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农民的劲头足了,积极性高了,村里的“学习型家庭”表彰率,从2000年的65%增加到2008年的90%,至去年底,全村受表彰的“读书家庭”已达188户,表彰率98%。
“乡风文明聚人心,村民自治促和谐”
8月21日,蒋巷在“农民剧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代表、种田大户、个体民营户、家庭户代表等共170多人到场,共同讨论村里接下来要实施的重点工程,包括拓展养老产业、建造社会福利养老院和出租部分三产房开发休闲商场等。“三件事足足讨论一个上午,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不少意见。”村委副书记陈建中说,现在村里有个什么事,一呼百应,大家都愿意来听一听、议一议。
蒋巷粮食烘干中心。交汇点见习记者 沈雷文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 见习记者 范俊彦 摄
“村民自治水平上去了,乡风才能更文明。”常德盛认为,乡村要振兴,首要的是聚人心、促和谐,把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小事,先由村党委提出初步方案,“两委会”商讨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完善,最终公布于众。就拿蒋巷“村规民约”来说,2008年至今,这本薄薄的册子先后修订3次,内容从18条细化到38条,涉及村里的发展规划、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村级社会事业建设、村民福利奖励等事项,均有章可循。每次修改,都是村里出“初稿”,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再根据村民意见进行调整,直至共同签字方能通过。在第二次修订过程中,村民提了100多条意见和建议,很多朴实细致的要求都写进新村规。
在蒋巷,村民参与村庄治理没有障碍,有了问题和建议,可随时到村里反映,只要合情合理,最终都会变成一条条决策。
常熟蒋巷村,农家别墅吸引了外地参观者。 吴树建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文明家庭源远流长——平建华”;“蒋巷不但是我们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吴柏荣”。蒋巷“生态园”里有片树林,全村192户家庭每家认领管理一棵树,并挂上寄语。在这片“聚心林”里,大家通过“大树寄语”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对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
交汇点记者 陈雨薇 李仲勋 高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