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松龄
201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年主题定为“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将“品质”二字纳入中消协年主题,其内涵实际上就是力促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这些都是“品质消费”最好的体现。
奢侈品不等于高品质
“党的十九大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的年主题活动,这时候提出这样的主题有它的特殊意义。”骆沙鸣认为,“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呼唤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并不是价格越贵的产品就一定是高品质,高品质更应该是百姓日常生活的普通产品和服务。”骆沙鸣认为,品质消费首先要求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提供安全可靠的、全生命周期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并且还要注重产品包装在流通中的可回收再利用。
在骆沙鸣看来,在设计过程中,包含我国自主创新元素的产品也叫高品质。“当年,一个圆珠笔头的设计花费了中国设计团队很大力气。虽然圆珠笔头很小,但作为国产化自主研制的产品就属于高品质。”虽然国外某些奢侈品看起来很高端,但在骆沙鸣看来并不符合高品质的价值标准。
骆沙鸣告诉记者,当下的高品质还应该符合新的发展理念,首先是绿色。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满足了人们对绿色环保出行的需求,就属于高品质。其次,高品质产品不仅要有商品性,还要考虑文化兼容性,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然,对高品质产品的评价标准,应有相关部门设立认证、评价、考核、退出机制,真正当作一个体系来建设”。
提升品质质量先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应以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在骆沙鸣看来,高品质的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涉及到数字消费、信息消费、保险消费、健康管理消费、生态休闲消费、文化旅游消费、智能家居消费、心理服务消费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什么样的经济体系就有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人们的需求层级向高位跃迁,需求导向引领下的多元多层多功能的消费升级也即伴生,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需要有更多种类的高品质消费品。这必将引领消费升级。”骆沙鸣说,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消费模式的出现,才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满足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生活才算得上是品质生活。
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和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产品心理综合肯定性感受与评价。在骆沙鸣看来,高品质的产品符合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品质生活,还需要下大力气提质增效,走品牌效益之路。
“刚买来的一双鞋穿不了多久就坏掉了,这就不行。”骆沙鸣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这句话跟今年中消协的年主题特别贴切。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建立品质产品的生产标准与评价机制,规范高品质产品标识,并加大打假维权力度。”
用新技术降低打假成本
骆沙鸣认为,只靠行政执法部门和企业去打假,不能完全杜绝造假售假的问题,也不能让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早在10年前,骆沙鸣就开始关注对产品设置溯源码。“每个商品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证’,这种‘身份证’不是条形码,它具有唯一性,并且可以追溯。这样可以保证高品质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消费者的黏度,也能提高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价值链的附加值。”骆沙鸣说,10年过去了,目前对产品设置溯源码仍然十分欠缺。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消费者权益保护,说明政府有决心来做这件事。”骆沙鸣认为,现在法律日趋健全,要提高造假售假者的违法成本,降低追查打假的成本,需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把各部门以及各种产品的信息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建立一个体系,让一个产品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这样能大大降低打假成本。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快到了,随着每年3·15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打假意识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都在逐步提高。”骆沙鸣相信,今年3·15的系列活动可以使每一个人的消费维权意识、法治意识再次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进步,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