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网络信息搜集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还缺乏一个清晰、准确的边界,对是否合理或越界也缺少一种明确、具体的判定标准,以致双方在很多情况下都是 “自说自话”。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明确、具体、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特别是侵权认定规则,让越界者被罚得明白,使你我他不再焦虑不安。
■徐建辉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站消息,针对近日新闻媒体报道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1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约谈了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据1月10日中国消费网报道)
其实,涉事的不仅是支付宝和它的 “年度账单事件”。从年前的360水滴直播,到开年的微信、支付宝,再到近日的百度、今日头条等互联网知名平台,都接二连三陷入“侵犯用户隐私”的争议漩涡,江苏消保委更是直接将百度告上了法庭。
当然,人们对侵犯隐私的质疑和担忧不是没有理由的。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网过留痕”的“透明”特性和时时处处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引起了人们的深深不安;一起又一起信息泄露、贩卖案件的不断发生,则一次次敲响了隐私安全的警钟;而由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更是触目惊心。
譬如,前几天人人竞相狂晒、刷遍了朋友圈的 “支付宝年度账单”,好玩背后竟是看不见的隐私漏洞;人们每天都在安装和使用的各种手机APP,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和美好体验的同时,也会隐藏着诸多隐私陷阱。据报道,仅去年第二季度的抽检中工信部就在各应用商店中发现违规软件42款,而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违规收集使用者的个人信息。
然而,对于人们的种种忧虑和指责,多数平台均矢口否认。那么,到底是这些企业嘴硬、说谎,还是公众“想多了”?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各执一词的状况,关键还是因为当前在网络信息搜集和用户隐私保护之间还缺乏一个清晰、准确的边界,对是否合理或越界也缺少一种明确、具体的判定标准,以致双方都是 “自说自话”,莫衷一是。
例如,就手机APP的信息调用权限而言,尽管去年7月1日出台的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对此有过“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的规定,但是并没有更细化的技术标准和评判方式,到底是什么是 “有关”,什么又是“无关”,还是云里雾里。
再如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水滴直播,虽然最终以360“一刀切”关闭所有公共场所直播权限而收场,但是对有关公共场所监控、直播的合理尺度与合规标准还是没有厘清。关闭了水滴直播,可公共空间的摄像头还在,谁敢说下次争议不会再起?
可见,对引发争议、涉嫌侵权的平台仅仅进行约谈提醒还不够,还是要进一步建立明确、具体、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特别是侵权认定规则。该罚的罚,该护的护,“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让越界者被罚得明白,使你我他不再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