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制定的任何目标,都是对民众的承诺。兑现治霾目标,需要面对的挑战一点也不轻松,但必须去做。
■毛建国
目前正处地方“两会”季。截至1月26日,全国31个省份中,已经有27个省份召开了“两会”。媒体梳理发现,GDP、雾霾、户籍改革等成为地方“两会”热点问题,不少省份下调了今年GDP增速目标,多个省份在 “两会”上把雾霾作为重要议题,并设定雾霾下降目标、通过相关立法。(据1月27日《新京报》报道)
在专家看来,现在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下调GDP增速深刻反映了面对新常态的判断和选择,这也是民众的共识。设定雾霾下降目标,同样体现了科学的判断和选择,这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问题。
如果要评选这几年经济社会热词的话,雾霾肯定会入选。能够看到蓝天白云,每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诉求,也成为政府最基本的民生工作。随着雾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雾霾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治理力度,事关民生幸福,事关政府形象。
从民生角度讲,雾霾必须要下降,就经济发展而言,雾霾下降也是势在必行。无论给雾霾找出多少成因,无论给治霾找出多少办法,都不能否认经济转型对于治理雾霾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资源,但经济发展并不必然以毁坏环境为代价。人们越来越认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我们讲经济转型时,总得有一个评判的尺度。雾霾目标的完成情况,正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尺。治霾目标是一个硬杠杠,目标的提出也会倒逼有关地方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推动环境生态和空气质量的改善。
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在“五可工作法”中,目标起到引领和依据的作用。从过去情况看,人们议论治霾不尽如人意的一个焦点,就是很多地方只讲重视、没有目标。目标是努力的方向,目标也是奖惩的依据。没有目标导向,以讲故事代替干工作,治霾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不讲效果也就没有成果。勇于抛出目标,努力兑现目标,这正是治霾的强大动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目标确立下来之后,还有一个落实问题。如果平时不努力,工作不落实;或者年初大讲特讲,年终避口不提;甚至到了年终玩文字游戏,完成完不成一个样,那么再鼓舞人心的目标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也必然会影响政府公信力。政府制定的任何目标,都是对民众的承诺。兑现治霾目标,需要面对的挑战一点也不轻松,但必须去做,必须“说到做到、不放空炮”。既然雾霾下降目标在“两会”上提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应该主动监督,推动落实。
新年新气象。在下调GDP增速目标的同时,设定雾霾下降目标,这体现了对经济社会新常态的认识。雾霾下降目标这个应该有,值得我们点赞。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希望各地从实情和舆情出发,制定出合理的雾霾下降目标;目标确定下来后,沿着既定的部署努力往前走。思想共识有了,务实态度有了,不信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