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春节长假结束,从除夕到大年初六,国内消费市场、旅游市场一片红火。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春节7天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0.2%。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
消费市场很红火
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年味浓、销售旺,买年货、赶大集、逛庙会、吃年夜饭等传统消费持续火爆,旅游、读书、观影、看展等新兴消费也亮点纷呈,网购年货、网上订餐、移动支付、定制出游、共享出行等新业态新模式备受青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成为新时尚。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0.2%。
春节期间,北京举办了以“消费新时代 美好新生活”为主题的跨年促销活动,组织龙头电商、品牌商超、老字号、无人便利店等近百家企业联合开展优惠促销,为消费者提供全渠道、高品质的有效供给。辽宁省举办了“新春年货购物节”,开设“年货一条街”“年货大集”31个,举办各类主题促销活动140余项。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年货节活动,利用大数据精选、优选适销对路商品。
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总体平稳。分品种来看,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其中大米、面粉价格均与节前一周持平;食用油价格基本平稳,其中豆油、菜籽油、调和油价格均与节前持平,花生油价格上涨0.1%;肉类价格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比节前上涨0.3%、0.7%和0.4%;禽产品价格也小幅上涨;蔬菜价格有所上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节前上涨3.7%。
消费关键词:品质、年味、品位
春节的商品消费更重品质,年俗商品、绿色食品、珠宝首饰、应季服装、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等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商务部监测显示,春节期间有机杂粮、绿色蔬菜、时令水果、保健品礼盒等绿色健康类食品销售红火;各类狗年生肖题材金银珠宝饰品迎来销售高峰;春装上市拉动服装销售;智能高清电视、烘干一体洗衣机、扫地机器人、净水器、洗碗机等家电受到青睐;新型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信息类产品持续热销。
春节的餐饮消费更重年味。年夜饭、团圆饭、亲朋宴依然是春节餐饮市场的主角。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爆,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年夜饭预订率达95%以上,外卖年夜饭、厨师上门制作年夜饭也成为餐饮消费新时尚,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餐饮企业携手第三方餐饮平台推出年夜饭配送服务,上海一些酒店推出“外带”年夜饭让市民在家即能享受到厨师的“私人订制”服务,天津一些餐饮平台提供的上门制作年夜饭服务供不应求。
春节的文化休闲则更重品味,旅游、读书、观影、看展等过节方式受到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青睐。学习充电成为百姓过节的新选择,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1.2万人次,湖南省博物馆系列大型展览活动每天吸引观众超过1.5万人次。春节观影成为人们过节的新年俗,初一至初五全国电影票房累计达46亿元,同比增长近60%。北京地坛、龙潭两大庙会共接待中外游客17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9.1万人。云南丽江的纳西打跳、内蒙古巴彦淖尔的祭火仪式、西藏的跳锅庄等民俗活动充分展现民族传统魅力,吸引大量游客。
旅游消费继续火热
节日期间,旅游消费持续火热,海岛游、冰雪游、民俗游、文化游、养生游等各类主题旅游精彩纷呈,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广东、四川、湖南、江苏、河南、安徽、山东、广西、湖北、浙江等省份接待游客人数居前十位。
传统景区、景点延续火热的同时,乡村民宿、休闲街区、特色小镇等全域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备受青睐,自驾游、乡村游、都市游、冰雪游高速增长。旅游市场整体活跃,自驾车出游比例接近50%,成为中国家庭出游的主要方式。各地新春祈福和民俗旅游活动火爆,年味十足。以迎新纳福为主题的名胜祈福游和以体验年俗为主题的乡村民俗游成为众多游客的选择。
长线游方面,由于今年春节来迟,南北方温差明显,季节性旅游主题更加突出。不少游客利用春节假期,携家人或到北方赏雪玩雪,或到南方感受春意,追求更有特色的旅游体验。东北、华北地区等多地滑雪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超过10%。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度假游取代观光游,成为游客热衷的新选择。“旅游+”融合游、“海陆空游”产品丰富,国内游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
国际旅游方面,从短线到长线,从观光到休闲,从“买买买”到“慢慢慢”,高质量的出境旅游正成为中国游客品质生活的名片。各国为迎接中国游客,纷纷针对春节推出各种活动和优惠措施。更有不少外国游客,在春节期间专程到中国旅游,体验过节。“中国年”正逐渐被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可,成为全球共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