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7月5日,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2017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大数据观察》,以实时打车、共享单车和分时租车这三种主流的共享出行方式为切入点,观察目前我国共享出行模式如何逐渐改变消费者的生活和出行习惯。
共享出行发展趋势
《报告》基于共享单车(以ofo小黄车为代表)、分时租车(以EVCARD为代表)和实时打车(以滴滴出行为代表)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实时打车成熟度及渗透率最高;共享单车覆盖场景最广,使用频次最高;分时租车行业量级较小,前景广阔。
相比一般公共交通如公交车和城市地铁的通达性和通勤速度,共享单车、分时租车和实时打车这三种共享出行方式在不同层面对公共交通进行了有益补充:共享单车主要解决早晚高峰短距离出行的问题;实时打车丰富且便利了城市夜生活;分时租车弥补了深夜公共交通的空白。这种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的稀缺性,使共享出行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潜在替补方案,进一步推动了共享出行行业的发展。
分时租车
近郊上班族的高性价比出行选择
《报告》显示,基于EVCARD平台数据,对于近郊上班族,分时租车是性价比极高的出行方式。为了避开拥堵,绝大多数用户工作日上班出发的时间相对更早,与实时打车相比,除了存在早晚高峰以外,分时租车在深夜和凌晨仍有相当的出行活跃度,填补了夜间公共交通的空白,给深夜出行的周末用户提供安全便利、私密稳定的出行方式。此外,80后男性是分时租车的主要用户。
目前,分时租车大部分早高峰通勤用户都居住在公共交通不算发达的近郊、远郊地区,绝大多数用户工作日上班出发的时间相对更早,集中在7点-9点;晚高峰集中在16点-18点,且晚高峰期间订单量比早高峰高出22%。
由于周末夜生活丰富,用户在周末的深夜用车需求比工作日更大。根据《报告》显示,周末平均有12.6%的订单发生在23点-3点之间,为深夜出行的用户提供了保障。
共享单车
短距离出行和短途接驳的最优选择
《报告》显示,基于ofo小黄车平台数据,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健康乐活的出行方式,解决了将近80%的用户“两公里范围内出行难”的需求,起到了短距离出行和短途接驳的作用,也有效地补充了中长距离出行,是消费者短距离出行和短途接驳的最优选择。不仅受年轻人的欢迎,60后也乐在其中,更能在雾霾天为用户提供出行时间更有保障的接驳交通工具。
《报告》显示,对于共享单车来说,早晚高峰期间发生的订单量占当日总订单量的41.8%,工作日的早晚上下班时间的出行高峰明显,呈M型分布;订单高峰时段集中在早上7点-9点和傍晚17点-19点。
相比起工作日,高峰期后的订单大幅回落,周末早8点后的出行曲线呈上升趋势且更平滑。周末绝大多数用户活跃于12点-18点的午后时间。
作为一种年轻化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用户男女比例较为平均,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80%以上的用户为90后和80后。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自行车的盛行,也使得60后普遍可以熟练使用自行车。即便是现在,60后的平均骑行速度也快于80后和90后,在骑行距离上也比千禧一代略胜一筹。
鉴于北京的雾霾天气占全年总天数的20%,雾霾天气视野差,为了保证出行效率和安全,北京出台了雾霾天私家车限行政策使得很多人转乘公共交通。为了确保出行时间,很多人选择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根据《报告》显示,雾霾天气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用户更多比正常天气高出38%。
实时打车
舒适、直达的出行选择
实时打车(网约车)行业在经历过多次整合后,市场格局终于趋于稳定。《报告》显示,基于滴滴出行平台数据,实时打车作为共享出行中成熟度最高的一种形式,其消费者覆盖最广,年龄分布也相对更为均匀,使用实时打车的用户主要为了满足早高峰的通勤需求。此外,用户返乡、旅游等跨城需求也催生了顺风车市场发展。
如今的用户越来越未雨绸缪,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做好提前计划。《报告》显示,在遭遇到暴雪天气前一晚用户顺风车订单量比前日增加了11.6%。虽然2016年11月6日早高峰(7点-10点)的出租车呼叫量较前日增加了30.3%,但出租车的订单成交量却没有明显变化,出租车已经无法满足恶劣天气下的巨大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