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停放在4S店维修工位半年之久的事故车辆。
图2:警方出具的交通事故证明书。
■王远未 本报记者 薛庆元 文/摄
以“事故证明书没用”为由,保险公司拒绝了投保人的理赔申请。半年来,事故轿车只能闲置在4S店,奔波在漫长理赔路上的江苏省无锡市车主周国军五味杂陈。
消费者:因“笔录问题”被拒赔
周国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今年1月31日,其侄儿驾车从淮安返回无锡,在G2高速扬州段发生追尾事故。现场报警后,按照交警提示,其侄儿驾驶事故车前往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二大队(以下简称扬州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处理事故。
由于警方未能找到自行驶离的被追尾货车,扬州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于今年2月15日出具了编号为16017的《证明》。随后,周国军将车辆停放在无锡市一家4S店等待理赔款到位后维修。5月13日,保险公司回勘员胡冬到4S店核保车损20万元后,理赔却没了下文。
周国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今年2月到6月,保险公司先后要求其提供报警证明材料、《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按保险公司要求,他多次前往扬州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拿到了《公安局110受理单》及《证明》。
6月17日,周国军备齐材料再次来到保险公司,但没想到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居然是“笔录有问题”。对此,周国军感到不可理解:“车祸发生时我没在现场,并未目击事故发生,我在向保险公司报案的笔录中的表述可能与事故实际情况有细微差别。但是现场有交警,并且交管部门也出具了《证明》,对事故进行了进一步认定,保险公司就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赔。”
他告诉记者:“我为事故理赔多次往返于扬州、无锡,加上车辆停驶,给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保险公司:理赔额度太大要谨慎
采访中,保险公司回勘员胡冬多次颇有深意地提及理赔额大小与理赔的微妙关系。6月12日,胡冬表态:“如果只是赔付几千元,也就赔了;但这起事故赔付数额太大,我们得慎重。”而在6月17日的采访中,胡冬更是直言不讳:几万元的赔付也就直接赔了,这个案子数额太大,还是走诉讼程序吧。
6月20日,胡冬致电《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明了保险公司对此理赔纠纷的最终态度:“由于笔录与事实存在酒驾等极端情形可能,而且被保险人不能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所以保险公司领导决定不赔,并将于近日发出《拒赔通知书》。”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将未决赔款作为“利润调节器”,拖延赔付,几乎成了保险公司潜规则。部分保险公司为了做出“好看的”利润业绩,采取延期赔付的办法降低账面成本,不仅造成了保险赔案的积压,更给投保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从根本来说,这是保险公司不合理的赔付率考核体系及不完善的财务制度造成的。
警方:开具《证明》有法可依
从周国军提供给《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的这份编号为16017的《证明》,可以看到整个事发过程,落款为扬州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并加盖了公章。这份《证明》能否作为事故理赔的法定依据呢?
记者来到扬州交警高速公路二大队采访,负责事故处理的李警官解释:“无法找到事故第三方而出具《证明》,是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五十条规定执行的。《证明》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具有等同法律效力,投保人完全可以凭此证明书到保险公司理赔。”
现行2009版《机动车辆保险条例》第二章第九条关于车险索赔证据的约定中,也规定在无法找到事故第三方的情况下,可由相关部门认定并开具证明。
律师:《证明》可作理赔依据
对此,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利分析认为,根据相关规定,车险理赔法定证据为保险单、行驶证、驾驶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事故证明书)等,问讯笔录只是调查的辅助手段,非理赔的直接证据。按照现行《机动车辆保险条例》,事故证明书是交通事故理赔的法定证据材料,保险人应当且必须履行与被保险人的合同约定,在60日内,对被保险人做出理赔。
同时,按相关法规,交通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应及时一次性通知被保险人补充有关证明和资料。保险公司应当酌情承担投保人多次往返取证发生的交通食宿费用及延迟维修造成的损失。
7月5日下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保险公司获悉,该公司已于6月24日向投保人发出《拒赔通知书》,拒绝了车主周国军的理赔申请。而根据《保险法》规定,《拒赔通知书》应该在核定日起3日内发出,并说明理由。这份迟到的《拒赔通知书》,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对此事的进展情况,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