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安全座椅不安全
江苏消费网 (2016-07-1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李方 文/摄

  品质良莠不齐

  从2014年至今,上海、山东、深圳、杭州等地陆续发布有关儿童乘车出行应使用安全座椅的规定,触发了国人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热潮。

  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品质良莠不齐,孩子家长选购时切勿轻率下单。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7月1日最新公布的24款儿童安全座椅C-NCAP试验评价结果,可供家长挑选的空间,十分有限。多数是“一般”或“不推荐”评价,“优”评产品寥寥无几。

  C-NCAP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优劣甄别,依据的是《车用儿童约束系统(CRS)评价规则(2014年版)》,对安全座椅的两个性能——使用方便与碰撞安全,进行评测;其评价测试成绩不再以人们熟悉的“星级”标准作为划分依据,而是以优(>36且≤40)、良(>30且≤36)、一般(>20且≤30)、不推荐(≤20)4个等级作为成绩坐标。

  本次C-NCAP评价,是按照婴儿用、幼儿用和学童用共3个组别来进行划分。其中,婴儿用儿童约束系统适用儿童体重13kg以下、参考年龄为15个月以下;幼儿用儿童约束系统适用儿童体重为9~18kg、参考年龄为9个月-4岁;学童用儿童约束系统适用儿童体重为15~36kg、参考年龄为3~12岁。

  眼见未必为实

  据记者调查了解,国内很多消费者挑选儿童安全座椅的思路,一是根据品牌国别和价格高低作为品质优劣的判断依据外,再就是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古训,一定要实地用肉眼瞧一瞧,用手捏一捏。其实这种鉴别方法,并不科学。

  24款儿童安全座椅,有5款进口品牌水平参差、评价悬殊。

  测试成绩显示,价高,未必良品;价廉,也可以物美。

  在试验品展示现场,记者依照测试成绩表,按图索骥查验各个座椅情况。

  很多座椅外表光鲜,捏一捏,很结实,按一按,也很舒服;但是,对照成绩单再一看,竟是不推荐。

  一圈下来,猜错的竟占多数。记者感慨:用肉眼鉴别安全座椅优劣,实在太难了!

  “测试儿童安全座椅性能,必须使用科学的测试手段。”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所长、C-NCAP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冯屹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2014版C-NCAP儿童约束系统评价方法,从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其中,动态试验测试碰撞安全性能,是按照儿童约束系统产品分组搭乘相应的P系列儿童假人,在碰撞模拟滑车上实施。

  这种试验方法,可以精确测量出碰撞发生时,儿童假人的运动姿态以及伤害指标,从而考核儿童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

  中汽中心试验所工程师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相关评价动态试验的量化测试项,包括头部伤害、胸部伤害,以及颈部伤害的指标测定,动态试验安全性能最高分为32分,最低分为零分。

  从成绩表中可以看出,24款产品中,多数成绩在20分以下,有的甚至只得1.14分,接近零分。

  不好使更危险

  C-NCAP测试儿童安全座椅另一重要指标,是静态评价。它考量的是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方便性与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信息室主任、儿童安全乘车工作推进办公室秘书处代表潘增友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购买到合格的汽车安全座椅后,并非万事大吉;将其正确安装使用,和选择甄别一样重要。但座椅的安装过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特别容易安装出错。

  “根据美国纽约市运输部的数据,每10位家长中有9位家长以错误的方式安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潘增友提醒消费者,儿童安全座椅如果安装不当,它就是一枚隐形炸弹,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比不使用安全座椅更加严重。

  潘增友再三强调,儿童安全座椅的正确安装至关重要。“即便最好的座椅,如果安装错误,也无法保护宝宝。因此,正确的安装座椅和选择适当的产品同样重要——无论哪个步骤出错,孩子都不能得到保护。”

  C-NCAP测静态评价,是通过对产品使用说明文件、标识、以及座椅在车上的安装是否方便、是否方便儿童搭乘等方面给出评分。

  为了适应产品的使用特点,本规则还要求对产品标识、说明书的内容、产品在车辆上安装的方便性、儿童的安放性、避免误操作等内容予以评价,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由于产品安装使用不当而导致事故中儿童受到伤害的潜在可能。

  据介绍,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方便性的评分,不是通过测试数据来考量,而是按照详细的评价标准,由专业人员进行打分。另外,不考虑儿童约束系统所覆盖的组别,统一按照儿童约束系统型号进行评判,最高分为8分,最低分为零分。

  本批24款产品,4分左右者居多。

  这一结果,与国内安全座椅低使用率有直接影响。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已购买安全座椅的消费者,因为其“不好使”而弃用。使用便捷性的测试结果,应该得到消费者重视。

  对厂家而言,评价的目的,也是引导生产企业和产品在设计、生产、包装等各方面尽可能多地为消费者考虑,让消费者更易于获得清晰明了的产品使用信息,方便消费者正确使用产品。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