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沈阳市大东区万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上了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分院的牌子。
图二:互联网终端服务系统极大方便了群众挂号看病。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多年来,看病难与看病贵广受诟病。4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群众。记者日前在辽宁省沈阳市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多家省城大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有效推进分级诊疗,打通阻塞医改的“任督二脉”,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建医疗联合体
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坐落在沈阳市的多家省级三级甲等大医院先后与规模稍小的三级甲等和二级医院,通过建立医疗联盟和医院集团等医疗联合体的形式,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2013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团正式挂牌,集团以医大一院为核心,周边地区市级骨干医院为成员医院,再由成员医院向下辐射县区级医院及乡镇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合理流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并逐级下沉,疑难重症患者逐级上转,从而形成省、市、县区三级架构的分级医疗模式。
而更早以前,2009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与辽宁省内首批18家县(市)级医院达成协议成立了盛京医疗联盟,经过近7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15家联盟医院、24家盛京产科医疗联盟医院、12家盛京传染病医疗联盟医院和24家盛京风湿免疫医疗联盟医院的大型医联体,覆盖范围也从辽宁省发展到全国10个省、24个市。
近日,家住新民市(隶属沈阳的县级市)的赵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道:“2011年,80多岁的老父亲两次抽搐后晕倒,当时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吓懵了。送到盛京医院在新民市的联盟医院,初步诊断病情紧急,医院立即联系120将老人送到盛京医院,通过走绿色通道直接住进了神经内科病房。由于抢救及时,老父亲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不久前,沈阳市大东区万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后焕然一新,门前又加挂了一块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十院)分院的牌子。根据去年12月10日与十院签订的医联体合作协议,该服务中心新增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糖尿病科等七大科室,病房床位由30张增加至95张,十院派出相关管理团队全权接管中心的日常运营。
据万泉分院院长梁煊介绍,万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保持不变,药品仍旧是零差价出售。“医联体模式重要的是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医疗技术水平,依托市级医院的智慧化平台实现网络信息互通,拓展社区服务中心的各项临床诊断技术”。
据了解,自万泉分院今年1月25日开诊以来,居民到社区就诊人数已近6000人,同比明显增加。
“社区医院有了十院这样的大医院做后援,如果病情不重,咱们当然会首选上社区医院看病了 。”近日,在万泉分院,一位社区居民这样对记者说。
互联网+医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计算机中心副主任高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推进分级诊疗后,在医联体内的医院之间,在下一级医院就诊的病情严重或无法确诊的患者,可直接转到上一级医院,这样的制度设计既提高了医院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谓实现了双赢。
“在实际工作中,互联网+医疗模式是有效推进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法宝。”高兴向记者介绍说,盛京医疗联盟在采用上级医院直接派医生到下级医院指导诊疗的工作模式的同时,还全面推行了“互联网+医疗”模式。患者在下级医院能够直接挂号到上级医院,还能直接开检查单到上级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回到下级医院完成诊治过程。医疗联盟专家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会诊,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分级诊疗的好处在沈阳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普通市民的认同。
家住沈阳市沈河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因患重感冒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医生诊断肺部有感染,开了5天消炎药打吊瓶。头一天输完液后,考虑到去盛京医院路太远且还要排队,接下来的4天便在离家不远的社区医院输液了。“社区医院的卫生条件不错,根本不用排队,还不用担心在治疗期间发生交叉感染。这算是我通过自我转诊体验了一次分级诊疗,确实感觉很方便。”
“以前身体稍微有些不舒服就往大医院跑,现在我肯定不那样了。我家离社区医院就10分钟的路,小毛病就在社区治更方便,真有急重病再往大医院转也来得及。”家住沈阳市大东区的刘大娘对记者说。
4月25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一位患者这样对记者说:“先到医联体的二级医院做检查,再上网挂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的号去做进一步诊断,这样能少花钱,还能少排队,这可是我这些年看病悟出来的妙招。”
制定路线图
日前,在辽宁省政府召开的“十三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辽宁省卫计委巡视员韩明惠向记者介绍,辽宁在“十三五”期间将以提高基层医疗能力为重点,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韩明惠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辽宁省将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围绕常见病、多发病,综合运用价格、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支出,减少医保基金支出。同时,将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衔接,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内逐步统一药品目录,以确保慢性病和恢复期转诊病人用药的连续性。
记者从沈阳市卫计委获悉,该市将按照省卫计委的部署,将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拟将市级、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都作为初诊医院。今年先探索实施分级诊疗病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将有分级诊疗“路线图”——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后,制订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建立专病档案,并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虽然已有部分群众对分级诊疗有所认同,但也有相当部分群众患病后仍愿意往最好最大的医院跑。改变一种旧的就医观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最终让群众都认同分级诊疗,按分级诊疗的步骤看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分级诊疗的未来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就近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最终会得到改观。”沈阳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