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iBeacon这种电子设备在电商平台上比比皆是。
■本报记者 胡军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金泽家园及附近多个小区的居民发现,居民楼内被人安装了多个来历不明的白色圆形电子设备。
一时间,“小区遍布‘窃听器’引人慌”的信息在网上流传。这些来历不明的“电子设备”,有的隐藏于消防管道内,有的隐藏在电路管线,居民们怀疑其为“窃听器”,并立即报警,有的居民甚至出于愤怒,将其就地拆除损毁。
那么,这些被疑为“窃听器”的电子设备到底是什么,其实际功能到底有哪些呢?
北京多小区惊现“窃听器” 北京市朝阳区各小区的物业管理在排查中发现了大量类似的设备:这是一个直径约4厘米、厚度约1厘米的白色饼状电子设备,内置电池和并不复杂的电路板。
与金泽家园相邻的金驹家园,凡是单数的楼层几乎都有,有的双数楼层也有这种设备,工作人员从早上8点多到下午5点多一直在拆除,也没拆完,仅F区就拆除近500台类似设备。
“听说自己家的小区发现这样的‘窃听器’,汗毛都立起来了。”八岁双胞胎男孩的妈妈王女士感到非常恐慌:“传得挺玄的,说是能收集个人信息,能盗取手机号码和信息,银行卡账号和密码也都能盗取,能对每个手机用户进行定位什么的。说轻点,就是掌握你个人的所有行踪呗,谁心里能踏实?尤其家里得留人看着老人孩子。”
不过,听说有越来越多的可疑设备被拆除,有过多年IT业从业经验的王女士迅速冷静下来,认为不太可能是有针对性的“窃听器”。
看到有几百个可疑设备被起获的消息后,王女士开始怀疑之前的传言:“没有人会笨到这个程度,除非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否则这么大面积安装,还能不被发现?”
但到底是何人安装的呢?涉事小区的物业公司均表示,由于之前并无任何外部公司与物业商谈过安装设备的事宜,小区的部分楼道内也未安装摄像头,因此可疑对象的排查较为困难。
新兴电子推销设备“窃听器风波”事件发生后,涉事小区所在的派出所调查后告诉居民,该设备并非居民所传的“窃听器”,而是通过手机摇一摇功能发现附近优惠信息的装置,并无其他安全问题,居民不必过分惶恐。对于设备安装事宜,目前仍在调查中。
根据当事小区业主提供的可疑电子设备图片,记者调查后发现,引发此次“窃听器风波”的主角,竟然是近两年才涌现的新兴电子设备——iBeacon。此类设备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比比皆是:京东平台上就有APPHOME、Wisebrave、morething、VI-HATA、观潮、智集等品牌60多种产品在售,售价最低的潮Link微信摇一摇设备iBeacon基站才36元;而在淘宝网上,不带天线的iBeacon模块不仅标称支持蓝牙4.0,而且超低功耗,售价仅10元左右……
“根本就不可能窃取移动用户的什么个人信息,规范的产品甚至都不会主动推送信息到手机上,只有在用户自己有消费需求,主动打开蓝牙,或使用微信摇一摇这个功能,才能与设备发生联动,取得设备里面相关的商业优惠信息,”听到记者咨询iBeacon设备是否具备“窃听”能力,从事iBea-con销售的北京某IT公司技术主管韩先生不禁笑出了声:“就是搞广告推送的,最大的可能就是周边商铺的一些优惠信息,安装设备的公司很容易找到,里面有哪些家的商推信息,往上一找就知道是谁了,至于设备,都是大路货产品,没什么特别的科技含量。”
据了解,iBeacon是苹果公司2013年9月发布的移动设备用OS(iOS7)上配备的新功能。其工作方式是,配备有低功耗蓝牙(BLE)通信功能的设备使用BLE技术向周围发送自己特有的ID,接收到该ID的应用软件会根据该ID采取一些行动。比如,在店铺里设置iBeacon通信模块的话,便可让iPhone和iPad上运行一资讯告知服务器,或者由服务器向顾客发送折扣券及进店积分。此外,还可以在家电发生故障或停止工作时使用iBeacon向应用软件发送资讯。
iBeacon使用的是BLE技术,具体而言,利用的是BLE中名为“通告帧”(Advertising)的广播帧。通告帧是定期发送的帧,只要是支持BLE的设备就可以接收到。iBeacon通过在这种通告帧的有效负载部分嵌入苹果自主格式的数据来实现。iBeacon的数据主要由四种资讯构成,分别是UUID(通用唯一标识符)、Major、Minor、MeasuredPower。 UUID 是 规 定 为 ISO/IEC11578:1996标准的128位标识符。Major和Minor由iBeacon发布者自行设定,都是16位的标识符。比如,连锁店可以在Major中写入区域资讯,可在Minor中写入个别店铺的ID等。另外,在家电中嵌入iBeacon功能时,可以用Major表示产品型号,用Minor表示错误代码,用来向外部通知故障。Mea-suredPower是iBeacon模块与接收器之间相距1米时的参考接收信号强度(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接收器根据该参考RSSI与接收信号的强度来推算发送模块与接收器的距离。
不请自到是否合法合规 “关键看有没有个人信息收集功能,是否被定性为基站设备,而且如果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推送,或许只是涉嫌非法安装广告推送设备,”对于所谓“窃听器风波”,北京东元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秀生律师认为需要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才能判断:“但是,不管怎么说,未经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同意表决,擅自在小区内安装这些电子设备,肯定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中明确表明,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另外,刑法规定,非法产销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据法律专业人士介绍,即便此次涉事的“窃听器”仅仅是广告推广产品,也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广告,也不得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另外,电子推销设备作为无线电发射器材,将其随意设置也违反无线电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其实我们搞这个设备,是为了商业推销的便利,但是总有那么些想投机取巧的企业,为了省那部分推广费用,不经人家物业和小区居民的同意,偷偷地安装,尤其是在居民楼内那么密集安装iBeacon这样类似小区广播的电子推销设备,本质上与张贴街头小广告、群发手机垃圾短信没有什么区别,”专业从事iBeacon销售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当然,与街头小广告、垃圾短信不同的是,这种推广是有指向性的单向传播,互联网、智能手机广告的推送与接收,往往需要电子设备用户开启相关权限等互动操作,确实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尤其那些所谓的精准推送,肯定带有收集个人信息的功能,这可能就涉嫌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