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阴影逼近中国,当局忧虑日盛。中国央行昨日公布的《二00七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这是央行首度预警全面通胀风险。此间专家由此分析,“紧缩”将继续成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相关措施料将陆续出台。
由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物价全面上涨近来在内地呈蔓延之势。
《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百分之三点二,“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央行这一表态,不同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上月十九日“CPI呈结构性上涨,如果控制得当,不会引发全面物价上涨”的乐观预期。
央行认为,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成本推动的因素,有需求拉动的因素,还有结构性因素。粮食、肉类等食品价格短期内易涨难落,能源资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增强等四方面因素进一步加大通胀风险。
下周一,七月CPI数据将公布。该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下阶段宏观调控的走向。尽管六月CPI百分之四点四的涨幅已创下三十三个月来的新高,但市场普遍认为,七月涨幅仍将继续走高,甚至将突破百分之五。摩根士丹利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更是认为,可能达到百分之五点五。
当下,牵动当局神经的,还有经济过热问题。央行报告直指,上半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亦表示,即使现在没有发生经济过热,但如果目前的增长势头持续,过热就有可能会发生。
通胀和经济过热双重压力下,市场对未来紧缩调控升级预期趋浓,不排除加息、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出台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中国已数度收紧银根。迄今为止,已三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发行惩罚性定向票据。其中,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百分之十二的高位。二00六年全年,央行仅两次提高基准利率,三次上调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