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晓莉
被称为“通信牛皮癣”的骚扰电话问题一直是困扰十数亿电话用户的痼疾。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问题突出的四省电信公司。一时间,骚扰电话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止?运营商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专家指出,治理骚扰电话,运营商应该成为重要的责任主体。
骚扰电话拨打方式有变化
很多人都接到过“95”开头的骚扰电话,有人每天还会接到好几次,实在是不胜其烦。更重要的是,精准的骚扰内容,让用户感觉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但用户除了设置一个“拒收名单”外只能被动接受,可谓无计可施。
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垃圾信息举报情况》显示,骚扰电话类投诉中,95/96业务举报投诉呈快速增长态势,举报投诉量达38541件;手机类骚扰电话举报投诉98638件,占总量的47.1%;“呼死你”类骚扰电话举报投诉量持续增长,达到10834件,环比上升了17.9%,其中,移动转售类企业(俗称虚拟运营商)被举报投诉量占比高达34.8%。
通报数据显示,骚扰电话已呈现新的特点,其号段多在基础电信运营商。
从骚扰电话的拨打方式看,其中41.6%来自运营商的手机号,32.7%来自于运营商的固定号码,大家感受最多的95/96号段只占18.5%,以前最活跃的400号码占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此外,“骚扰电话大多数是机器人拨打的”其实是个错觉,统计显示,69.6%的骚扰电话是人工拨打的,录音电话骚扰只占17.3%,而此前甚嚣尘上的“响一声就挂断”电话只占6.7%左右。
中国电信被约谈
从工信部的通报情况看,严重困扰用户的骚扰电话不减反增,骚扰电话投诉量环比上升了35.4%。从拨打渠道看,45.53%来自中国电信,32.82%来自中国移动,21.65%来自中国联通。考虑到3家运营商用户基数的巨大差异,中国电信占比畸高。
从工信部统计数据看,受骚扰电话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浙江等地。其中广东的投诉量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通信行业研究专家杜建民指出,上述数据是工信部针对骚扰电话截至3月底的整治效果汇总。从数据可以看出,骚扰电话不但主要集中在部分省市,而且更集中在某些运营商。其中,中国移动的整治效果较好,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骚扰电话提供了主要的通信支持。拨打骚扰电话的主要号段基本都是中国电信的号码,占据前10名中的8席,其中广东电信更是占据了7席,中国联通四川公司和湖南公司的号码各占一席。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针对近期中国电信骚扰电话被投诉举报量快速增长、群众反映强烈等情况,5月22日,工信部通管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问题突出的四个省公司。工信部通管局对此进行了通报,并要求中国电信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问题整改,重点加强语音专线和码号等通信资源的管控,坚决落实治理骚扰电话部署要求,确保短期内见实效。
中国电信称将出重拳管控
针对被约谈事件,中国电信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骚扰电话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通信企业的经营服务工作。大力加强通信资源管控,是骚扰电话治理的重要一环,针对监管部门指出我公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整改。”
据悉,中国电信针对管控骚扰电话存在的问题,已经制定出详细整改方案:组织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强化对语音专线和码号等通信资源管控,提升对骚扰电话的识别防范能力,重拳出击,加强违规处置力度,并对问题单位及责任人严肃问责。
实际上,在当天的通报会上,中国电信集团和四省公司已经签订了《整改承诺书》,承诺将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全面排查,切实堵住管理漏洞,并对问题严重的基层单位及责任人严肃问责,坚决整改到位。
运营商主体责任不容推卸
“到目前为止,网上还查不到中国电信针对骚扰电话治理不力给出的具体整改措施。当然了,问责情况更是没有。”杜建民表示,“虽然我们相信中国电信会严肃对待工信部的约谈,但是我们认为过程监督必不可少。而且有网友爆料,来自广东电信的骚扰电话虽有减少,但是并未消失。”不过,据记者了解,约谈的几天时间内,多家公司的95/96短号码已被关停。
“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约谈电信运营商、移动转售商及呼叫中心企业,印象中也是第一次因骚扰电话关停多家公司的95短号码。”业内观察人士付亮认为,“此次关停扰民的95短号码,要求中国电信加强语音专线管理,在打击力度上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从源头治理呼叫中心95短号码的骚扰。如果能再加重罚,效果就会更明显。”
“其实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泛滥,运营商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虽然运营商嘴上说有些骚扰电话是通过伪基站传播的,但实际上大量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还是来自真实的企业。而这些企业通过向运营商缴纳费用的方式获得了运营商提供的专门端口,因此可以低成本、大批量地发送短信、拨打电话。”
该人士说:“这个利益链条中,关系方就是诸如呼叫中心、移动转售商(虚拟运营商)等,他们和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是批发购买语音、短信等资源的关系。因此,他们的业务发展得越多,给运营商的钱也就越多。在这种运营模式下,有些地方运营商迫于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压力,为了追求业务量,就会对他们监管不够严格。具体收费多少我也不太清楚。我记得之前有虚拟运营商说过,他们一家给运营商的结算费一年就有好几亿。那如果很多家算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
“虽说治理骚扰电话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但运营商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也是难辞其咎的。”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运营商完全可以监测到这些电话和短信是否属于正常业务活动范畴,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加以控制。但由于KPI考核、营收压力等现实问题,运营商很难做到完全割舍这部分收入。而随着运营商从消费者方赚取的利润逐步降低,意味着他们更加需要通过给企业提供通信服务来获得利润,以弥补消费者市场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这应该是他们对治理骚扰电话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