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闻媒体披露的传销案件中,笔者发现,新型传销犯罪越来越注重对自身进行包装,不断翻新手法,其中一些利用名人名企“权威”的光环效应,巧立名目、迷惑大众的方式亟需引起警惕。从公开的传销案件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冒充知名公司,壮大声誉。传销组织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组织名称或所注册公司,与一些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勾连,或冒称知名企业,以壮大组织的声誉,博取会员信任。如刘某、谢某涛等人涉嫌利用“中贝蛋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中,“中贝蛋业”旗下各分公司均声称“总公司湖北中贝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蛋品专业采购、批发与零售为主线,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综合性公司”,并录制视频宣称该公司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成功、深圳市创客壹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助其发展等。
搭载权威媒体,迷人视线。为获取会员的信任,一些传销组织千方百计“对症下药”,打通网络检索、查询等信息渠道,做足“合法经营”的功课。如赵某仁等人参与的“华夏传承”传销案,涉案人员利用网络宣传的优势,在百度贴吧、360网站等大众媒体,上传“华夏传承”的“爱心企业”证书、公司地址与办公场所、公司简介、活动图片等资料,试图给传销组织披上合法的外衣。又如,曹某华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中,犯罪嫌疑人在福建省厦门市注册鑫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通过该公司进行网络登记,开发“开鑫牧场”游戏,释放“烟雾弹”。
曲解国家政策,以假乱真。传销组织还紧密结合当前国家重大政策,喊出各种天花乱坠的口号,无中生有、虚张声势。如“善心汇”传销组织,以“推动国家精准扶贫”为幌子,打出“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口号,吸引会员布施捐赠,还成立“善心汇”慈善基金,经常策划慈善捐助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和资金持续投入。又如“帮扶农商贸”(后更名为“双创帮扶”)传销案,举起“双创”“帮扶”等旗号对外宣传,要求会员认购公司承办的创业创新培训课程,就可获得《全国科技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证书》证书,且谎称该证书具有正式使用效力。
植入“成功人士”,蛊惑人心。传销过程中,传销组织通过在授课、宣讲等活动中植入“成功人士”的形象,进行高强度“洗脑”,培植壮大队伍。如“中贝蛋业”传销案中,该组织宣称聘用了包括北大投资办宣讲师在内的实务、学界等多个领域精英,组成顾问与咨询委员会,赢取会员对组织的信任。
传销组织的套路五花八门,要一眼识别有时候的确并非易事。笔者看来,在执法部门日益加大对传销组织打击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媒体作用,曝光典型案件,揭露传销活动的本质和危害,特别要揭示传销新手法。司法机关还可以通过公开开庭、巡回法庭等形式,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帮助群众提高识别传销套路、抵制传销活动的能力,让大家在面对传销组织伸出的触角时,不被各种“光环”所迷惑。 (郑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办公室)指导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