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共和国70年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即日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的一线调研采访,用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数据,反映建国70年来,人民群众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凸显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在伟大变革中所起的作用、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任震宇
经过70年发展,北京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代名词。中关村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市场化和不断创新,它为中关村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形成了科研带动企业发展,市场反哺科研创新,最终服务国家和人民,提升消费生活品质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加强“放管服”改革,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关村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改革为企业减负
人工智能芯片、5G智能手机、无人机、3D打印、智能机器人……今天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代名词。
从70年前党中央的决策让中关村成为新中国科研机构、高校学府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到改革开放后的转型腾飞,成为“中国硅谷”,市场化与创新驱动可谓是中关村发展的两只翅膀。市场化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道路,而创新则是中关村的追求与活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市场监管部门着力在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精简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开展了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为中关村的市场化发展与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早在2013年,在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入由科技体制改革向全面创新改革转变的新阶段,有力破除一系列束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在这些改革措施中,就包括开展工商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工位注册、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设立检验检疫快速通关平台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
2015年9月29日,原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包括“支持中关村示范区改革名称登记制度”等19条具体措施,支持进一步释放中关村的创新潜力。原北京市工商局也积极行动,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有序实施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等一揽子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通过政策创新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注册的企业,除主营项目和许可审批项目外,不再登记具体经营项目,充分尊重市场主体自主经营的权利。科技类企业实行集群注册、“一照多址”,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取消了对企业集团的注册资本数额限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落地见效,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出台《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铺开,95项审批分别采取了取消、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等5种改革方式,以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办事,同时还建立了行政审批诚信档案制度,从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中关村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部门在海淀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营业执照、公章、税务发票、法人一证通一窗受理、一窗发放,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还通过“全程电子化”,实现了登记审批业务“当日结”。目前,海淀区内资有限公司的设立登记业务已实现全行业、全流程网上办理。作为全市试点,海淀区还把全程电子化业务拓展到企业注销业务,为全北京提供了“海淀经验”。
创新释放活力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大量新设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意味着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中关村通过发挥人才、技术、资本“三驾马车”要素集聚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推动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各类人才、创业孵化机构和风险资本融合互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2018年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中关村企业利亚德集团考察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他同时指出,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的同时,企业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高法治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自己的信誉、培育自己的品牌。
在互联网技术大发展和“双创”热潮推动下,中关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据中关村管委会提供的数据,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万多家,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0%,技术收入首次超过万亿元(10629.4亿元),且增速高于总收入增速,达到13.4%,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比重的七成以上,增速稳定,形成了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
2018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86395件,同比增长17.0%,获得专利授权53982件,同比增长24.4%,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8624件。2018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近3.2万家,约是2013年的5倍。京东、小米、奇虎360、微博、今日头条、滴滴、美团等一批新生代科技企业快速崛起,成为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寒武纪、地平线进入全球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前列,旷视、商汤多次在世界计算机视觉大赛中夺冠。中关村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大数据、信息安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夯实信用监管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比如实施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夯实信用监管基础;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实施公正监管;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信用监管提供平台支撑;积极推动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强化信用约束;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共治,提升监管效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刘俊海教授告诉记者,新的监管方式的核心在于“信用”,各种制度都是围绕着“信用”展开的:“信用是监管的核心,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会给企业甚至企业主要负责人留下不良信用记录,严重的甚至还会进入市场监管部门的黑名单,从而‘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同时,企业年报制度和信用公示系统还会将不良信用记录公之于众,有利于消费者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在中关村发展的历程中,“诚信”问题曾带来阴云。以海龙、鼎好、太平洋、中关村e世界四大卖场为代表的中关村电子市场曾是国内最大的终端电子产品集散中心,但近年来已经陆续关闭,这其中既有电商市场崛起,彻底改变了电子产品营销和生态模式的原因;更有这些卖场由于诚信缺失,声名狼藉而被消费者抛弃的因素。
随着中关村电子卖场转型,信用监管加强,中关村企业也越发重视信用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汝芳在信用北京诚信建设万里行暨(第四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关村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个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来看待,围绕“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有中关村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之路。
由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2018年12月12日发布的《2018中关村企业信用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关村企业信用能力得分从72.34增长到73.66,实现了企业规模效益与信用建设的同步发展,为中关村高质量发展打造了信用和效益的“双保险”。中关村基于信用体系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在持续推出并呈现出日益加速的势头。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段宏伟表示,信用体系建设是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关村坚持“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思路,通过信用评级、融资担保、信用贷款、信用保险、政府贴息等措施和手段,逐步培育出一批信用记录优、创新水平高、成长速度快的企业群体,形成了创新+信用双高地模式,在全国形成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创新没有终点,改革也不会停止,70年的岁月让中关村沉淀了丰厚的积累,改革开放又让它插上腾飞的翅膀。“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关村借助商事制度改革的东风,正在扶摇直上,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