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想要睡得香 心理要健康
江苏消费网 (2019-03-2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广志

  ■本报记者 孙燕明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从2002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并确认睡眠、食物、空气、水为人类生命四要素,要求全人类关注和重视睡眠的健康问题。

  睡眠约占每个人一生1/3的时间,拥有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广志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我们关注睡眠问题时会发现身边许多人,尤其中老年人睡眠质量普遍不高。健康心理是良好睡眠的重要保障,睡不好会导致失眠综合征,进而诱发多种疾病,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睡眠数据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已由8.8小时降至6.5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数据高出11.2%。

  那么,失眠、失眠症及睡眠障碍性疾病究竟有何不同?

  刘广志解释说,失眠是指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夜间醒来次数2次以上)、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及总睡眠时间通常小于6小时;失眠症是指每周3次失眠,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出现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紧张、强迫、情绪低落、焦虑、心慌、躯体化症状等;睡眠障碍性疾病包括失眠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梦游症、睡惊症等。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

  刘广志指出,控制睡眠的大脑中枢主要有网状上行激活系统、蓝斑、下丘脑、额叶眶面等结构,以及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在日常生活中,生理、心理、环境、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及药物等因素会造成这些解剖结构破坏和递质传递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性疾病。

  他分析说,在临床实践中,失眠症是独立的主诉和诊断,也常与躯体症状、情感和认知改变等相伴,可能是其他精神障碍的前驱症状,或者是后续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药物滥用所致,还可能是共病躯体疾病的警示信号。众所周知,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等许多神经心理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脑血管病成为我国高发疾病,睡眠障碍性疾病与脑血管病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热点。国内报道脑卒中患者在卒中3至4个月时失眠发生率为57.9%,55.6%的患者在卒中前就存在失眠,44.4%的患者为卒中后新发失眠;国外报道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至4个月失眠发生率为56.7%,37.5%的患者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38.6%的患者在卒中前就存在失眠症状,18.1%的患者是继发于卒中。脑卒中后残疾程度越重,失眠的发生率越高。这与卒中后大脑睡眠结构紊乱或损伤、肢体活动受限、疼痛、焦虑、抑郁、环境等因素有关。大量医学研究证据表明,失眠等睡眠障碍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原因,并进行合理干预,以改善卒中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今社会正向老龄化发展,老年脑小血管病高发、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多发、药物滥用等因素导致失眠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对个人、家庭、社会、医疗机构均造成很大影响。”刘广志强调,失眠症的规范治疗与有效预防尤为重要。很多失眠患者错误地认为,失眠就吃安眠药。事实上,失眠患者常吃安眠药会造成药物成瘾、药物依赖、耐药、停药反弹,进而导致记忆力下降、精神失常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抑制、肝肾损伤,并增加老年患者死亡风险。规范治疗应从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行为治疗开始,然后再配合药物治疗。首先,应对患者进行睡眠健康知识的宣教,消除其心理误区,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其次,对于慢性顽固失眠患者而言,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行为治疗,帮助其剖析病因并解除压力。此外,非药物治疗还包括饮食疗法、按摩等方法。

  那么。治疗失眠症应该如何使用药物,使用原则是什么?刘广志解释说,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物。由于多数睡眠药物长期服用会出现药物依赖及停药反弹,原则上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间断给药(每周3至5次)、短期用药(不超过3至4周)、减药缓慢和逐渐停药。

  据刘广志介绍,目前,我国医疗系统最广泛使用的是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包括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安全性、耐受性均较好,但易导致药物依赖、停药反弹和记忆力下降,一般短期使用相对安全。苯二氮卓类药物分为3类:一是短效类,如咪达唑仑、三唑仑等,用于入睡困难及醒后难入睡;二是中效类,如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等;三是长效类,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主要用于早醒,此类药物起效慢,会出现抑制呼吸和次日头昏、无力等不适。在临床上常用的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具有相对副作用小、起效快、半衰期短、不产生日间困倦等优点,可以长期服用,但停药后可能出现失眠反弹。此外,褪黑素、抗抑郁药也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症,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编辑:张宜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