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携号转网照进现实 技术上虚拟运营是可行之路
江苏消费网 (2018-12-1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武晓莉

  12月1日上午,中国电信武汉紫阳路营业厅刚开门,消费者张女士便前来申请办理携号转网业务。

  记者从中国电信湖北武汉公司了解到,张女士是携号转网新流程实施后,第一个到营业厅办理业务的用户。

  根据工信部对号码携带工作的整体部署,12月1日零时起,湖北、天津、海南、江西、云南5个试点省(直辖市)各运营企业,同时启用携号转网业务受理新流程。用户发送短信,便可以查询是否符合携号转网条件,并获取携号转网授权验证码。用户凭本人有效证件和授权码,到拟转入的运营商营业厅即可办理入网。对于饱受营业厅排长队、办理流程烦琐之苦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针对试点地区实际受理情况,业内人士认为,携号转网试点多年未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背后原因并不是简化流程那么简单。

  携号转网目前仍存障碍

  新规实施后,记者发现,虽然流程得到了很大简化,有效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提高了携号转网效率,但要成功携号转网仍然存在不少障碍。

  记者从江西某运营商处了解到,携号转网范围仅限定为同一设区市网内的移动电话号码,不能实现跨设区市携号转网,也不接受省外号码携号转网。例如江西南昌号段的手机号码,就只能在南昌的三大运营商之间携号转网。此外,150、170、180开头的手机号也不支持携号转网,理由是这类手机号尚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无法通过端口号传输相关数据。

  除了这些“硬性”的规定外,携号转网还遇到一些人为的阻碍。

  家住武汉市首义路的胡女士手机号用了10年,但由于家里宽带用的是中国电信的,因此她想统一到电信的套餐里,这样每月可以省几十块钱。不过胡女士收到的短信却显示:“有两个原因,您当前暂时无法申请办理携号转网。”

  中国电信武汉紫阳路营业厅店长昌薇说,1号上午两个小时接待的携号转网客户中,只有1人成功转入,还有3人因为“协议尚未到期”等原因无法转出。

  在新规实施首日上午,江西多个用户反映,他们咨询携号转网资格时,收到的回复令他们打消了转网的念头。短信提示:“携号转网后,您可能无法使用支付宝、微信进行快速便捷话费充缴;可能接收不到银行或其他平台的短信验证码等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人们的手机上都绑定了很多应用,如果携号转网后无法使用,用户显然难以接受。对此,三家运营商客服均建议用户最好先解绑,等转网成功后再重新绑定。

  一位陈姓用户对记者说:“如今手机绑定的业务可以说数不胜数,一一解绑是不现实的,如果有这么多限制,可能就不会再去办了。”

  多数捆绑业务不受影响

  对用户接到提示信息之事,江西省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携号转网会造成手机不能收到捆绑业务短信的说法,完全是运营商在误导用户,携号转网后的手机号码,不存在收不到第三方平台发送信息的情况。试运营当天上午,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已经发现了上述问题,并当即责成三大运营商整改。

  有媒体12月1日20时至20时30分之间进行了随机体验,结果不如人意。该媒体随机选取了6个实名制、且同属于南昌号段的移动、联通、电信手机,按新流程发送查询短信,收到的回复信息虽然已经没有手机捆绑业务“受限”的提醒内容,但均因数个其他理由“暂无法办理”或“不允许携出”,竟无一获得携号转网授权验证码。

  关于携号转网是否影响此前手机绑定业务短信的接收,通信观察人士付亮对本报记者说:“大部分应该可以正常接收短信,但需要相关的应用已经接入工信部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设的码号管理平台。接入了平台的应用,都不用消费者解绑再绑定,直接携号转网不会影响使用。”

  去年年中,工信部在其网站公告中称,此前多年的携号转网试验中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号码携带服务涉及大量第三方平台改造和系统内外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试点多年为何难以落地

  据记者了解,2006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信息产业部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该文件被看作是携号转网政策启动的第一步。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在天津、海南启动了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2014年9月20日,在江西、湖北、云南三个新增试验省份正式启动号码携带试验;2016年,我国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到,在2020年之前,推动移动电话用户号码携带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开展携号转网试点的5个地区共有超过45万个用户使用了号码携带服务。其中,中国电信转入16.8万户,转出6.6万户;中国移动转入16.2万户,转出25万户;中国联通转入14.7万户,转出16.1万户。中国电信用户流入最多,中国移动用户流失最多。

  一项保障消费者选择权的政策,为何试点多年仍迟迟难以落地呢?通信专家杜建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系统技术是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携号转网被设置了太多条件,可能是最大的障碍。据了解,携号转网要求号码实名注册;参加的原运营商的活动完全结束;转网的号码不能欠费等。中国移动又增加了一条“用户注销的号码不能超过5个,否则便无法办理”。

  杜建民认为,携号转网本身就是一个极难推动的工程。运营商一直在一波又一波地搞存量经营,其中筑牢用户离网壁垒也是目标之一。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提速降费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流量套餐,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若想使用哪个运营商的号码,与其携号转网,还不如去重新办理一张SIM卡。因此,即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携号转网,最终能有多少用户成功转出仍是个谜。

  技术上虚拟运营是可行之路

  “携号转网的目的是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成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对记者说,“虚拟号码才是可行之路。”

  阚凯力认为,电话交换机是根据号码进行电话转接的,并且为了转接的方便,从一开始就为各个运营商配置了不同的号段。由此,运营商就以为自己天然拥有这些号码的所有权。这样一来,用户要换一个运营商,就必须改变为其他号段的电话号码,原来所有的联系人都必须通知更改,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都绑定了非常多的应用,非常不便。这样,电信运营商实际上也就用号码“绑定”用户,形成了垄断。携号转网的意义就在于肯定了电话号码的所有者是用户,用户有权利把现有的电话号码“携带”到其他电信运营商。这样,用户就可以随时变换运营商。这必将打破运营商对用户的垄断,极大地促进竞争。

  但是,阚凯力分析说,这种做法在业务上和技术上都有很多困难。从业务上看,例如中国移动的用户要转到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当然不希望用户流失,也就不可能有积极性。以139号段为例,从技术上看,原来所有139号段的号码都是中国移动的,但携号转网后这个号码已经不是了。因此,中国移动就必须建立一个数据库,对任何拨打进来的电话都首先核对它是不是这种“例外”。如果已经不是移动用户了,就需要转接到其他的运营商。这样一来,中国移动不但损失了用户,还要永久性地建立和维护一个日益庞大的数据库,这会产生可观的成本。

  另一方面,假设用户转网到了联通,虽然联通增加了一个新用户,但由于原来没有139号段的用户,所以这也就成了“例外”。由此,联通也需要建立并维护一个越来越大的数据库,以便接受这些携号转网进来的用户。而第三方的运营商如中国电信,原来只要看到自己的用户拨打139号段的电话,就一律转接到中国移动。但是现在这个139的用户转网到了联通,因此中国电信也需要建立并维护一个数据库,以便识别这些“例外”,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电话送到用户现在的运营商联通。

  阚凯力说,以上这些业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尤其是随着转网数量的增加而日益庞大的数据库和成本,使得携号转网在西方推行近20年,却一直难以推广。在我国,虽然已经试点多年,但结果也很不理想。

  阚凯力说,为什么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意来去呢?关键就是虚拟号码。互联网有一个传递信息的地址——网址,是一串数字,类似于我们的手机号。另外还有一个“域名”,例如www.sina.com,它需要被翻译为互联网上的网址,才能够传递信息。这样设置的最大好处,就是无论网站的网址怎样改变,用户都只需要记住网站的域名,它就会被翻译为互联网上的网址来传递信息。

  电话号码也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做法。这样,现在的手机号就成为“网址”,而用户自己任意起的“虚拟号码”就类似于互联网上的域名。例如,现在很多用户的微信昵称都绑定了自己的手机号,这就可以作为自己的虚拟号码。这时,任何人拨打这个用户,根本不需要知道他真实的手机号,只需要拨打这个微信昵称(虚拟号码)。用户如果改变了运营商和手机号,只要把新的手机号码与这个虚拟号码关联起来,就不会影响接收电话。很显然,这种做法完全避免了传统号码携带的各种困难。

  据了解,阚凯力早在2012年就给有关部门提交了“用虚拟号码实现用户转网”的建议。在他看来,虚拟号码不但可以实现自由转网,而且还可以开展各种增值业务,例如为用户自动配置最佳网络和最便宜的价格,甚至在不同的情况下实现不同的接通方式等等。因此,“虚拟号码将是携号转网唯一的可行方式”。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