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
图二:是否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本报记者 任震宇
日前,华住酒店集团消费者信息泄露的消息刷爆朋友圈。8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八成多用户信息泄露被骚扰
中消协的这份《报告》是根据其于今年7月17日至8月13日组织开展“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在线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整理而来。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此外,部分受访者曾收到违法信息如非法链接等,更有甚者出现个人账户密码被盗的问题。
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为: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57.4%;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手段盗取、骗取个人信息,和经营者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分别占34.4%和26.2%。
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等。也有受访者会选择与服务商协商和解,向有关行业组织进行反馈。
值得关注的是,最终有大约1/3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
超两成用户不读App隐私条款
根据调查结果,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其中,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8.2%,有时阅读16.4%,偶尔阅读31.2%,从不阅读26.2%。
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73.8%曾阅读过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能够认真阅读完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的受访者仅占26.7%,不到三成;近四成的受访者会大概阅读有关政策,占比最高;约20%的受访者会选择阅读重点章节说明;还有部分受访者会在使用过程中,偶尔查看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不授权就没法用”是受访者“从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在占比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选择“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占61.2%。还有22.2%的受访者是出于对App运营商的信任,16.6%受访者认为App用户协议内容都大同小异。
受访者在使用App时主要通过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占67.2%。其他选择关闭个性化服务(如定位)的有32.7%,拒绝软件访问权限有29.5%,安装相关防护软件有24.6%,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的信息有18%,有4.9%的受访者表示“不在意”。
近七成用户认为App过度获取权限
根据调查结果,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提供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根据调查结果,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比较严重,67.2%的受访者遇到这种情况,仅有32.8%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
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选择其他原因的还有,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占45.9%,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占42.6%,诈骗窃取活动占24.6%。
根据调查结果,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和相关监管不到位,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别为64%和 57.3%。相关法律不完善(39.3%),取证难、维权成本高(24.6%),维权意识不强(19.6%),行业缺乏自律(18%),也是导致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受访者认为,当前手机App在用户个人信息方面需要加强。有62.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23%认为有必要,占比超过调查总样本的八成。认为不需要、没有必要、完全没必要的比例相对较少。
个人信息缺乏有效保护手段
中消协表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相当严重,信息泄露途径和表现形式多样,而且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呈现普遍趋势。另外,消费者阅读手机App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频次和深度有待提高,主动维权意识还有待加强。
中消协指出,虽然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较强,但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调查显示,用户通过填写部分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治标不治本,而且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和监管不到位是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与手机App服务提供商往往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只能同意或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和信息获取权限;另一方面,消费者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不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难以有效应对。
对此,中消协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长远发展提供稳健基础;强化企业动态监管,为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敦促企业自觉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规范;消费者也要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
(本文图表由中消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