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赡养老人支出也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稿酬收入,以后在交税时有望有更多的税收优惠……8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二审。该决定拟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部分减税政策拟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
个税起征点 维持每月5000元不变
草案此前提出的个税起征点每月5000元,全年60000元的额度,在此次审议中并没有发生变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提交的草案审议结果报告中提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草案起草阶段进行过认真研究测算,相关规定兼顾了当前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变化、税收调节收入分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因此,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建议对上述问题有关规定不作修改。
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
草案一审时,曾将居民个人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首次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内,可以在税前予以扣除。而草案一审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方面提出,为了弘扬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充分考虑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工薪阶层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赡养老人负担较重等实际情况,建议对于赡养老人支出,也予以税前扣除。最终草案将赡养老人支出也纳入到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而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都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拟增加稿酬所得等项目的费用扣除
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提交的草案审议结果报告中提到,有常委委员和专家提出,稿酬所得需要长期的智力投入,在税负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也有人建议,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在减除必要的费用后计算收入额,以体现量能课税、净所得征税的原则。
因此,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研究后决定,草案进行了相应修改,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变化 1
草案新增了一项赡养老人支出专项附加扣除,并明确专项附加扣除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变化 2
草案明确,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拟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在此基础上,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再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相当于打了五六折。
变化 3
草案直接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扣除予以明确。个人将其所得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维持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
起征点每月5000元
记者以月入1万元测算
改革前
扣除35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再按2000元左右扣除“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扣除费用,在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情况下,现有税制下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改革后
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至每月5000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继续保留的同时,低档税率级距拉大,纳税人只需缴纳90元,降幅超过70%。如果加上增加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扣除额实际高于每月5000元,减负力度会更大。
解读
分类征税转向综合征税 按月缴税转向按年缴税
“综合征税”,无疑是此次个税法修正的关键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应综合分析减税效应,而不是仅仅盯在“起征点”上。“个税改革目的是要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让低收入者少缴税、高收入者多缴税,税负才更公平。”
借鉴国际上个人所得税制的主流模式,我国改革将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即对一部分所得项目予以加总,实行按年汇总计算纳税,对其他所得项目则实行分类征收。如决定草案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所得”,将原先分别计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综合征税;但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等,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
相比分类征税,综合征税更显公平。举例说,小张每月收入5000元,但来源只有工资、薪金渠道,现行税制下不考虑“三险一金”扣除,需缴纳45元个税;小李每月收入也有5000元,但来自多个渠道,包括3000元工资、800元劳务报酬、600元房租和400元稿酬,在现行分类税制下则不需要缴纳个税。从这个角度说,此次修法将带来一种更公平的计税模式。
从分类征税转向综合征税,从按月缴税转向按年缴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修改个税法决定草案让未来个税制度改革的方向更加清晰,更公平的税制结构将助推中国经济更行稳致远。(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