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冯松龄)4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今年第一季度市场环境形势分析。记者获悉,今年第一季度,虚假广告案件增长快、占比高,查处广告案件5655件,虚假广告占54.16%,虚假广告案件量和占比均创近年同期新高。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强化了竞争执法力度,针对网络交易、广告市场等问题多发的特点,开展重点领域监管执法。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质检利剑”行动,强化对特种设备和质量监管。加强商标专利执法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企业信用监管长效机制。第一季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5万件。
在工商行政执法方面,第一季度,查处案件6.2万件,同比下降3.8%,案值21.6亿元,增长169.4%。从案件数量看,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无照经营案件、竞争执法案件分列前三位,合计占案件总数的56.0%。从案件增速看,网络交易案件、传销案件、广告监管案件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104.5%、51.4%、40.9%,其中网络违法案件数量为近5年之最。
主要呈现四大特点:市场准入监管案件量位居各类案件之首,网络交易违法案件持续快速增长,虚假广告案件增长快、占比高,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商业贿赂案件大幅增长。其中拉人头收取入门费传销活动的案件值得关注,传销案件增长51.39%。
在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方面,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强元旦春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加强对流感疫苗生产等专项检查,对部分地区进口食品开展专项整治,组织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专项治理。第一季度,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7.9万件,罚款8.4亿元。吊销许可证75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8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1137件。联合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规定》,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向社会公布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虚假标识声称、非法添加药物等10起典型案例,巩固整治成果,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在产品质量监管执法方面,组织开展质量执法打假工作,第一季度,查处质量违法案件8760起,同比增长58.7%,大案要案26起,涉案货值1.78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6起。加大缺陷产品召回力度,召回缺陷汽车51次,涉及车辆319.6万辆,召回缺陷消费品115次,涉及产品463.6万件。加强产品伤害监测,全国17地56家产品伤害监测点医院共采集与产品相关的伤害信息2.5万例,针对发现的童车、切面机等较为突出的质量安全问题,联合主产区政府和相关技术机构实施干预措施。
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原工商总局制定第二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事项,发布随机抽查工作指引,规范随机抽查工作,明确了阶段性目标,累计抽查企业比例达到5%以上。原质检总局印发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18年版),分4次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依法进行了处理。同时,加强CCC认证从业机构监管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CCC认证检测机构予以严肃处理。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资质认定符合性自查,联合原环保部对106家机动车检验机构进行了行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