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艾滋”七年,谁来买单
今日关注
记者 崔 爽
“我怎么还没死?”
被确诊艾滋病7年后,钟啸伟怀着这个巨大的疑问走进华西医院,花了60元钱抽了一管血,拿到了“HIV阴性”的检测报告。一般人看到结果,应该会轻松地吐出一口气,但钟啸伟却傻了眼。
2008年底,他在成都市疾控中心被确诊“HIV抗体阳性”。当时他正打算和女友结婚,好日子刚要开始。但“艾滋病”毁掉了一切,餐馆没了,女友跑了。死亡像一道随时会落下的黑色铁闸。面对科技日报记者,钟啸伟用一口浓重的四川话说了几遍“不如死了算了”。
张冠李戴还是“假阳性”?
“出现这种情况,有贴错标签、张冠李戴的可能。在工作人员疲劳甚至粗心大意的情况下,类似情况曾经发生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
“还有一种是人为造成的。我们去吸毒比较严重的村庄做调查时,曾遇到有人抽血之后故意报别人名字的情况。结果出来通知调查对象时才发现。”吴尊友说。
“因此,研判的标准化以及实验人员的规范化培训非常重要。”吴尊友强调。
目前艾滋病确诊一般分为两步,初筛和确认。
在初筛阶段,为了提高检出率,会使用灵敏度高的诊断试剂以避免漏诊。在确认阶段,则需要通过蛋白印迹技术检测来自病毒不同基因区的蛋白条带,按照结果做出研判。
“从目前来说,一般只要感染艾滋病毒,是没有从阳性转变成阴性的。”吴尊友的说法和钟啸伟得到的解释基本一致。今年3月,成都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HIV抗体不会从阳性变为阴性,省疾控中心保存的‘钟啸伟’血样肯定不是钟啸伟本人的,出错可能与血样检测登记信息漏洞有关。”
阳性是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在体内产生的变化有一定的结果。相反,阴性则基本上否定或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然而,由于环境因素、操作因素、实验方法或者患者自身因素等原因,可能把那些不是“阳性”的人检测出阳性的结果,也就是“假阳性”。“假阳性”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存在。
“一种是检测技术本身的原因,在查病人血液中的艾滋病毒抗体时,病人所患有的其它疾病产生了与抗体结构相近的物质,也可能产生假阳性。”吴尊友介绍。
还有一种早期确诊阳性、晚期又显示阴性的情况。这是由于感染时间过长,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已经被病毒摧毁,检测时就只能查到病毒而查不到抗体了。
“诊断数据灵敏度不同,10年前的诊断数据和今天的诊断数据不一样。病人处于不同阶段,也会影响结果。”吴尊友说。
谁为被毁掉的7年买单
“如果再查一次,技术上不是特别困难。”按照吴尊友的介绍,艾滋病流行以来,有条件的实验室都会保存阳性标本,把10年前“钟啸伟”的血样再进行一次鉴定没问题。
在司法已经介入的情况下,是“贴错了”还是“假阳性”,也需要更多鉴定数据的支撑。
“首先要通过DNA鉴定确认现存样本究竟是不是钟啸伟本人的。如果不是,权责明晰。如果是,就有可能是当年血样中的某种蛋白质造成的假阳性,放了10年后混杂的蛋白质发生了改变,造成原来阳性、现在阴性的局面。”吴尊友说,“不过这种概率很低很低。”
如今,钟啸伟已经正式起诉成都市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中心,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赔偿从2008年至今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2017年12月12日,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受理了案件。
他还在等一个说法。从2008年检测为阳性至2015年底,13次医学随访他每次都到,“没有一次成功抽出血,每次都将情况如实反馈给疾控中心,但都没有下文。” 这也是既让钟啸伟愤怒又让各方人士困惑的地方:如果钟啸伟确实因多年吸毒史导致血管萎缩不易抽血,为什么没有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过问?哪怕深究一次,这个错误都可能更早被纠正。
2008年的《HIV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显示,钟啸伟血样的送检单位是成都市疾控中心,检测单位是四川省疾控中心。目前留存血样的四川省疾控中心表示,事件发生后,他们立即对钟啸伟2008年的血样进行了复查,检测结果仍为阳性。实验室只对送检样品负责,当年的样品检测流程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只能找送检单位成都市疾控中心。
但听到记者说明来意,处在争议中心的成都市疾控中心坚称“不接受对外采访”。
虽然诊断书已经“阳转阴”,钟啸伟的生活却还没有“阴转阳”,他被长达7年的误诊所耽误的一切,谁来买单?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