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金紫街U我养老服务中心为入住老人举办“生日会”。
图二:心怡老年人照料中心是大渡口区“公办民营”模式的示范项目。
■本报记者 刘文新 文/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6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老龄化率高居西部第一,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多以及高龄失能老人的快速增长,上哪儿养老、怎么养老,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重庆市在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化进入,以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水平,激活养老市场,缓解养老难题。
“日托”三不离
一年多来,重庆市优我信息技术运营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何超全每天都忙得连轴转,其工作重点是向一些街道、社区推介、宣传“U我95060”的养老服务理念及运作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5年7月至今,重庆主城区已有11个社区引进了“U我95060”。
何超全告诉记者,“U我95060”是福建省海都公众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躬耕了9年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涵盖U我生活、U我养老、U我健康等方面,在全国10省50多个城市运营,共有4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其中重庆在渝中区、九龙坡区、南岸等区已发展了11家。
在重庆,“U我”养老服务站点依托街道、社区提供的物业及硬件设施,有效整合社区照料中心、医疗卫生、家政维修、文体娱乐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应急救助、医养设备、配餐助餐、家政清洁、陪医取药、代购代买、精神慰藉、老年维权等无偿或有偿服务。这种“公办民营”模式,既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社会养老的公益属性,又可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市场服务。
6月16日,记者来到南岸区金紫街社区“U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楼负一层至六层,都是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场所,餐厅、棋牌室、休息室、阅览室、手工坊、养护区等养老设施一应俱全。
在走廊里,记者看到养老中心将公益类服务项目及低偿有偿类服务项目都公布在墙上: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理发服务、按摩理疗、手工培训等全都免费;艾灸理疗、棋牌服务、上门干洗、送货上门等有偿服务,收费比市场价低10%左右。
当天,养老服务中心正在举行“七一”建党庆祝活动,数十位老人身着红色服装,高唱“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等革命歌曲,另外还有老人表演了诗朗诵、小品、太极拳等节目。中午,老人们在“U我食堂”就餐,洋葱炒肉、肉末豆腐、凉拌黄瓜,还有一份蔬菜汤,餐费为10元。
61岁的廖国建婆婆告诉记者,她家就住金紫街社区,她和社区许多老人一样,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托”生活:白天到养老服务中心娱乐、健身,中午在“U我”食堂用餐,晚上回家休息。
何超全向记者表示,“日托”的最大好处,就是老年人可以“三不离”: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一年多来的市场推广实践证明,这种养老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认同。
照料中心“三位一体”
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心怡老年人照料中心,是集日托、全托及上门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养老机构,是大渡口区“公办民营”模式的示范项目。
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党委书记王迪告诉记者,心怡老年人照料中心于2011年8月开始运营,街道投资650万元,建有15个标准间,可满足30名老年人入住,配备有娱乐室、阅览室、现代化厨房、社区医疗站、洗衣房等配套设施,房间内配有空调、电视、热水器、紧急呼叫系统等设施。一年后,又进行了改扩建,目前可接纳全托老人40名,日托老人20名,并为辖区居民提供送餐等服务。“政府投资建养老机构,体现了养老服务的公共属性。”王迪介绍说,从一开始,街道就委托重庆凯尔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运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目前这家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已经能够实现赢利”。
照料中心的收费标准,大多数的老年人都能接受。记者在该中心采访时,90岁的熊恒碧婆婆正坐在室外的椅子上晒太阳,她告诉记者,她是“全托”,入住照料中心两年多了。“每顿都能吃到新鲜的饭菜,还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好安逸嘛!这里收费不贵,每月才1730元,能够接受嘛。”老人笑着说。
“这里入住的老年人大多离家很近,子女来看望也很方便。”81岁的王从芳婆婆指着几十米开外的一幢楼房说,她家就在那幢楼里,但她坚持要住到照料中心来。“如果呆到家里,子女都上班去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再说,年轻人的口味偏重、偏辣,我们老年人吃不惯。还是住这里好!”
推进“民办公助”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要求,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1397所,养老服务床位19.8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2张。“除了大力发展‘公办民营’模式,重庆市还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将‘民办公助’落到实处。”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重庆市将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简化养老机构申办手续,降低养老机构床位设置门槛,积极鼓励10张床位以上的小型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贴;将养老服务业作为信贷支持类行业,利用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信贷投入,通过探索养老机构设施设备抵押贷款、经营收益质押贷款等融资模式,满足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
记者从重庆市财政局了解到,在财政支持方面,该局设计了“9073”的解决方案,即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引导老年人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到2017年,将建成社区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站(托老所)1000个,市级每个补助20万元。此外,将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民生实事,减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电、气等收费,出资购买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