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要闻 >> 正文

信息要闻

确保食品安全再难也得拼
江苏消费网 (2016-03-14)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一:资料图片

  图二:资料图片

  图三:本报记者董芳忠/摄

  ■本报记者 田珍祥 尹训银

  编者按 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健康的要事,每一起大案要案都备受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毒豆芽、僵尸肉、化学品浸泡过的水产品等,都在社会上引起过轩然大波。虽然经过连年的整治,食品安全形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问题依然棘手,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从根本上彻底扭转食品安全形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呢?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为此建言献策。

  “行”“刑”快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 史书娥

  为震慑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建议食药监部门与公安部门加大合作力度,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共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行为。目前,“行刑”衔接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制度缺失;二是行政执法中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标准模糊;三是食品安全涉嫌犯罪移送接收机制不明确;四是违法犯罪行为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

  因此,建议加强食药监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密切联络:

  一是高层推动。国家食药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共同成立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专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会议,交流分析相关案件信息,研究制定相应的打防措施。各级地方照此建立地方机构。

  二是强化协作配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发现、协作联动和查处“三项机制”,通过加强与各级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落实好案件线索共享、联合立案、协同查处、联合督办、统一发布案件信息等工作机制。在案件情况通报、优化涉刑案件产品检验检测和鉴定评估、强化区域联动协作办案、案件咨询及共同加强舆情应对和信息发布等方面,重拳出击,大力提升发现问题的靶向性、敏锐性,使打击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三是强化信息互通。食药监部门及时将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等信息提供给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对食药监部门移送的案件和线索,及时通报和反馈相关查处情况。

  四是完善移送制度和程序。结合实际,从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类型特点、行刑衔接内容形式、涉嫌犯罪处置情形、案件移送程序形成制度、涉案物证抽样检验以及特定情形先行介入等多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行刑衔接程序。

  五是加大培训力度。各级食药监部门可邀请检察院和法院工作人员,对涉嫌犯罪行为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监管要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璠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食品到餐饮消费,各个环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食品安全存在隐患较多、人员素质跟不上、检测水平不够、监控力度不到位、食品安全知识缺乏以及安全意识不高等问题。

  我建议,一是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体系,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严格监管。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体系建设。根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需要,加强对一线监管人员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监管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实现食品安全信息、食品检验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考评并予以公布。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举报和监督。支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高效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督促指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大中型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超市等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检机构,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办公手段,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平台,强化协调和联动机制,加强应急保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框架,建立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应急体系。

  六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体系建设。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同时要加大食品安全培训教育的力度,提升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监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依法管理的水平,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的意识。

  七是加强食品安全远程监控体系建设。充分运用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与相关技术支持单位共同研究开发食品安全远程监管系统,实现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实时视频监控。监管人员可通过互联网络即时查看、随时调阅,清楚地看到食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消费的监督检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准入应严格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

  我国食品消费数量大面广,产销秩序不规范、诚信环境相对缺失、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滞后、监管能力薄弱、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导致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和一些无证生产加工企业非法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更有甚者使用一些非食用或有毒有害的添加剂,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食品安全事件处罚力度太轻,不能触及违法者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导致食品安全违法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一是由政府牵头引导,形成企业、政府与第三方监管共同发力的社会共治。从原来单纯的社会管理引导为社会共治。一方面,健全政府决策产生之前与社会的沟通和征询机制,包括食品安全立法,例如食品安全监测评估、相关标准、风险信息、讨论意见、问责和质询结果等。另一方面,尤其要加强自下而上的第三方监管力量。政府要鼓励消费者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消费者投诉应对体系。

  二是加强政府的监管。从源头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对查有实据违法者予以严惩与处罚。同时要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环节加强监管。

  三是加强对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监管,特别在食品质量方面加强监管。做好属地管理,责任包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与媒体联动定期或不定期督导,好的予以表扬,违规违法者予以曝光,列入黑名单。加强对经营厂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强制企业规范食品标识,改善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四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食品安全、食品质量、食品监管,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与约束氛围。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