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不满十岁别代言 教材不得插广告
江苏消费网 (2015-05-13)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田珍祥

当前,一些童星是广告商的宠儿,连带着他们的明星家长也跟着接代言接到手软。今后,这种现象将改变。记者了解到,新修订的《广告法》进一步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规定不得利用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等。

 

十周岁以下禁止代言

 

新《广告法》颁布之后,有关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禁止作为广告代言人的规定被称为一大亮点,广受关注。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下的孩子没有行为能力,判断力也很有限。据此,新修订的《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童星能否代言广告一直是争论焦点,从社会影响力上看,个别童星的影响力并不亚于成年公众人物。不过,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禁止童星做广告。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未成年人心智发展尚不健全,无法判断产品好坏。同时,童星代言广告的决定权大都在于其监护人,监护者隐身其后为自己获取利益,往往做出与诚实信用原则相违背的事情。“从法律责任角度看,童星代言的广告一旦出现问题,未成年人又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而这些法律责任,也很有可能对未成年人成年后进入社会的信用度造成危害。因此,我个人非常支持禁止童星代言广告的规定。”朱巍说。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朝德表示,广告代言行为本身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而且虚假广告须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民事责任,十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心智完全不成熟,对自己的广告代言行为不具备有效的分辨能力,也不具备承担责任能力。因此,新《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也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教材禁止夹带广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小学教材中夹带广告的现象屡屡发生,让原本严肃、权威的教材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家长反映强烈。针对这种现象,新《广告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但公益广告除外。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中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的本质在于公益性,广告的商业性与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相互抵触。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对广告判断力较差,商业性广告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模仿或互相攀比,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但朱巍也表示了担忧。“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会太理想,因为现在的广告无孔不入,学校已经成为广告重点投放区域。即使法律作出明文规定,可能也无法约束软文广告,或者阻止假借公益广告为幌子的商业性广告进入学校。”朱巍说。

尹朝德表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辨识和防御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广告宣传的影响。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新《广告法》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等,将使有关部门查处校园违法广告有了法律依据。若严格执法,将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起到很好的作用。

 

强化未成年人保护

 

近年来,一些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广告充斥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特别是一些游戏广告内容低俗,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现象,新《广告法》第四十条规定,在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播媒介上不得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针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双舟表示,原《广告法》中仅有一个条文涉及到未成年人保护,规定“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在实践中,这样简单的规定既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无法真正起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作用。修订后的《广告法》除了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和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广告活动,还做出了其他三项规定:一是从娃娃开始管起,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发布声称全部或部分替代母乳的婴幼儿乳制品、饮料或其他食品广告。二是禁止大众传媒向未成年人发布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三是使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义或者形象的,应当事先征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刘双舟表示,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其宣传的理念对人们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未成年人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容易被商品社会、物欲所感染,所以新《广告法》规定,针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不得含有可能引发其模仿不安全行为等内容。此外,新《广告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大众传媒也作出规定,比如规定少儿节目、电视剧不能发布像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广告,以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广告。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