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国内消费 >> 正文

国内消费

打车软件 该不该管
江苏消费网 (2014-03-05)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刘浩

●背景
节后上班以来,打车软件的“肉搏战”给许多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动辄10多元的乘车补贴使得打车软件的用户数、订单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针对推广打车软件带来的行驶安全、特殊消费群体打车难等问题,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自本月1日起推出新政,限制早晚高峰时段使用打车软件,并进行专项整治活动。
烧钱式营销是否合理?早晚高峰禁用打车软件是否能解决根本问题?政府应如何规范和引导打车软件?且看各方观点。

提高运营效率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 章友德

打车软件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应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出租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运营效率,让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均受益。作为一项有价值的公共服务,应该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并及时解决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如行驶安全、特殊消费群体使用障碍等。
打车软件横空出世引发各类问题,甚至与现行交通法律法规产生矛盾和冲突,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无可厚非。但也应该看到,法律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因此需要针对新形势和新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就整治打车软件来说,主管部门应及时研究公共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采取禁用的传统方式,剥夺了一部分人的权利,不仅不能解决现有问题,还可能产生更多的新问题。
出租车行业是公共服务部门,打车软件的使用是市场行为,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主管部门不能过多干预。主管部门要承担监管的责任,尽力破解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社会管理创新的层面出发,通过主管部门、出租车司机、不同层次消费者和打车软件公司共同协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共赢或多赢的局面。至于打车软件公司“烧钱”赚人气的营销方式,只要符合法律和市场发展规律,就不应该禁止。

加强规范引导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 陶爱莲

打车软件市场呈现出的白热化竞争局面,让不少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成为这场竞争的直接受益者。大多新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效应,打车软件烧钱式营销也是如此:一方面为大多数消费者提供了便利服务,创造了消费群体福利,使社会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老年人因不会使用软件而打不到车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打车软件公司为争夺市场而采取的烧钱营销方式,虽然在一定时间内给消费群体带来了福利,但随着市场垄断地位的不断巩固,最终消费者将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政府作为完善社会公众服务的主导力量,应加强对打车软件的规范引导作用,制定符合现阶段出租车市场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出租车现有电调平台的升级服务。同时,不仅对打车软件相关的加价订车、抢单等功能和营销方式进行指导优化,还要对司机使用打车软件的行为,比如接单不打“停运”灯,开车操作手机等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实现利益均衡
■上海法学会副秘书长 汤啸天

打车软件在商业运作中使用,必须兼顾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司机和部分消费者得到利益,而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利益受损。因此,要从实现利益均衡的角度来考虑监管问题。
出租车定位要清晰,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要面对社会公众,其有别于私家车,所以在整个利益平衡当中要特别注重公共利益。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监管措施,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表现。目前看来,上海市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是对使用时间范围进行限定,并未叫停。此外,将打车软件纳入出租车公司自有电调平台,将有助于提高电调平台的运营水平,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考验管理智慧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谢文哲

打车软件烧钱式营销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市场行为,但这种行为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市场道德,最终会侵害公众利益,如产生老年群体打车难、行车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从保护特殊群体利益及公众长远利益的角度来说,政府监管部门应对此适当加以监管。
事实上,打车软件公司烧钱式营销并不是单纯地出于善意。其一,其吸引用户绑定相关银行卡及支付软件,实现平台功能的最大化。其二,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占据市场,形成垄断地位。
从长远来看,当前打车软件公司烧钱营销的行为极为可怕,未来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把钱捞回。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良性的市场竞争才能真正给消费者带来收益,市场垄断行为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据报道,在上海交通主管部门主导下,部分出租车公司自有电调平台正在与打车软件逐步实现对接,但目前来看,逢场作戏的成分更多一些。如何做到既平衡各方利益,又满足市场需求,考验着各方尤其是主管部门的管理智慧。

微话集锦
  @瑾瑾海贝:应该全天禁止使用打车软件。打车软件方便了一部分人,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歧视老年人;违规开车打手机;叫价要小费……这不是科技进步,而是道德倒退。
@胖子依:空车拒载、司机态度恶劣现在十分常见,为了12元左右的小利,肆无忌惮地破坏原本规范的市场。请你们再看看那些冒雨在路口等车的老年人、带孩子的妈妈、孕妇,常常是一堆空车就是不停,或是报了地名司机看看软件就拒载,你还会觉得这种软件好么?
@oredipus:造价不菲的电调中心无疑是竞争不过打车软件的。“收编”还是“纳管”只是字眼上的计较,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陸-滒:打车软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政府多年没有解决的事,依靠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把全上海的出租车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出租车的效能,降低空驶率,司机和乘客都是受益者,现在的关键也是矛盾的源头还是烧钱惹的祸,司机和乘客都在利益面前浮躁了,监管的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
@雀巢马丁: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情况下,使不使用打车软件是司机的权利,毕竟司机每天行车都很辛苦,想多挣点可以理解!政府要做的应是监管,不仅督促快的和滴滴改进,也要督促出租车公司改革,接轨电子叫车业务,促进整个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等市场健康了,可解除高峰禁令。
(刘浩整理)

编辑:胡婕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