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军/图
■本报记者 刘浩
一举骗得2000万元巨款,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设下骗局,引诱外籍高管上钩实施诈骗。12月19日,随着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上海,一起跨国特大电信诈骗案揭开谜底。案件的曝光再次引发人们对电信诈骗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
案件
高管被骗2000余万元
今年10月23日,外
10月28日下午,感觉有些不对劲儿的
2000多万元是怎么一步步被转走的?上海警方介绍,一个完整的电信诈骗犯罪架构包括“金主”、开卡组、话务组、转账组、取款组、洗钱组。其中,话务组是电信诈骗集团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案中有人假扮电信员工与受害人通话,称受害人信息被冒用;接着,再有人假扮“警官”,要求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如果受害人不相信,则由所谓的“检察官”继续诱导受害人,称其已被网络通缉、追查。所有通话内容都经过事先训练。
分析
先吓再哄攻破防线
据上海警方介绍,近年来,该市破获的电信诈骗案呈明显增长趋势。仅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上海共破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2769起,同比上升44.6%。
警方打击力度不小,相关报道也常见报端,为何仍有人不断上当?“电信诈骗主要抓住了人们过度寻求自我保护的心理弱点。从吓到哄,逐渐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骗取信任,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心理咨询专家严伟敏告诉记者,诈骗分子冒充行政部门传递给受骗者信息,会让对方产生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很容易受控于对方,从而不由自主地接受帮助的信息,骗子则以帮助消除危机为理由,诱导受骗者按照其策划好的步骤进行操作。如不少骗子冒充法院、公安局工作人员,称受害人卷入一起涉黑涉赌资金案,必须缴纳保证金才能取保候审,并通过传真拘留证等方式取得信任,还在电话中反复强调,“此案为督办的大案”,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消息,否则“罪加一等”。这样营造出的神秘气氛往往使受害人深信不疑。
提醒
切莫轻信陌生电话
“所有声称公安、检察方面要求汇钱的电话一律为诈骗。”针对电信诈骗案件多发的现象,上海警方发布相关警示,提醒公众接到可疑电话,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要确保头脑冷静,不要一时冲动致使自己的辨别、判断能力下降;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可以向亲朋好友和警方求证有关情况;接到诈骗电话后,无论是否上当受骗,都要第一时间报案,以便警方及时掌握案发情况并采取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此外,针对网络窃取个人信息犯罪日益突出的情况,消费者要经常更新电脑的杀毒软件、网络防火墙,及时查杀各类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木马软件。谨慎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养成将常用银行网站加入收藏夹的习惯,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措施
银警联动打击诈骗
上海警方办案人员介绍,通信和银行体系的监管漏洞也是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成功作案的关键。通过银行卡转移、提取资金是电信诈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监管不到位,银行卡开户形同虚设,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假身份证获取大量银行卡反复用于犯罪。此外,电信服务商提供的网络虚拟的主叫号码,容易让受害者相信,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据悉,针对上述情况,上海银监局与上海市公安局目前已建立银警联动工作机制,建立“点对点”跨行快速查询冻结协作机制,形成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合力,有效遏制此类犯罪活动的猖獗态势。警方及时向各银行发送电讯网络诈骗涉案账号、卡号或涉案嫌疑人身份信息,建立“灰名单”。银行专人审核,将其中信息植入“账户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客户汇款操作中涉及“灰名单”账号,操作系统即提醒柜面员工、客户暂缓操作;一旦发现款项汇入涉及“灰名单”账号,系统将自动挂起处理,并向公安部门报告。
●链接
3类人易上当受骗
日前武汉警方分析当地今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归纳出最容易上当的3类人群:老人、高知人士、宅女。
武汉市公安局高级心理咨询师汪少萍分析说,老人无法辨别不断翻新的诈骗花样,对通讯工具和电子产品的使用不熟练,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和应急处变能力相应较低;高知群体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一旦被指“涉嫌犯罪”,常常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部分高知专注于专项研究工作,社会经验少;“宅女”群体整天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多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常常性格特别内向,不太和人说话,害怕和人面对面交流。
“这3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工作圈子相对狭窄,与外界接触较少,较容易受骗。”汪少萍说。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多发,除了受骗者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外,也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滞后有关。”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陶爱莲指出,个人信息遭泄露现象泛滥给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问题,陶爱莲建议,消费者个人要慎重对待各种信息搜集行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或相关行业组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细化个人信息收集、使用的范围,哪些属于必要信息、哪些属于无关信息,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明示方式等等。建立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对于倒卖、恶意使用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