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8月16日出台剩菜剩饭管理处罚办法,要求对剩菜剩饭多的餐饮企业进行处罚。该不该处罚?该处罚谁?板子要打多重才见效?争议声也随之而来。
昨日中午,记者在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府翰苑的舅婆家看到,服务员正在收拾的碗碟中,大都仅剩下一些骨头和配料汤汁。在通往二楼的楼梯拐角处,贴着“不剩饭 不剩菜”的红色宣传海报。餐馆负责人李经理告诉记者,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打包剩菜剩饭后,剩菜剩饭比以往减少了30%多。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常州,无论是平民消费的家常菜馆,还是高档餐厅饭店,都贴上了节约用餐的提示牌。
凯洲大饭店负责人万史平告诉记者:“为了吸引个人消费,饭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引导顾客适量消费,饭店人均消费从200元下降至140元,但回头客越来越多,仅婚宴和朋友聚餐就增长了20%多。”
剩菜剩饭管理处罚办法的起草人之一、常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凌来法告诉记者:“制定办法,不是为了应景式地配合中央的文明餐桌活动,更是想把引导合理用餐纳入行业规范,形成长效机制。”
采访中,各餐馆对引导顾客适量点餐、提醒打包剩饭剩菜普遍表示欢迎,一些餐饮企业还推出创新举措。听松楼花园酒店自助餐厅引进了投签制度,对以往浪费多的铁板烧、涮锅区采用顾客投签点餐的方式叫餐,实行两个月以来,餐饮浪费减少近一半。
对于此次开罚只针对餐馆、不罚消费者,一些餐馆觉得“有些冤”。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就表示,点多点少、吃多吃少,最终决定权在顾客,板子打在餐馆身上不合理。
省餐饮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认为,消费者买了饭菜,就享有处置这些饭菜的法定权利,餐馆也不能强制干涉,所以处罚消费者和餐馆“都没道理”。
该办法实施近一周,尚无餐饮企业受到处罚。根据规定,若餐饮企业有未做到提示服务、导致顾客存在浪费现象,不能提供打包服务,或者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不明码标价、强推高档菜品等行为,常州市餐饮协会将给予要求“整改”、降低会员等级、取消“评优创先”资格以及新闻媒体曝光等处罚。
对于浪费如何界定、多久抽查一次等操作性问题,该办法中存在诸多“模糊地带”。凌来法解释说,该办法是餐饮行业的一个内部规范,而且只是提倡引导,不具有强制性。协会将通过抽查、考核和群众举报投诉的形式,对协会会员实行监督。于学荣说,餐桌浪费更多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虽然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剩菜剩饭管理办法,但只能引导餐饮行业加强自律,仅靠餐饮协会有限的人手,很难真正将处罚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