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 “汽车三包”),此规定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而随着汽车三包正式施行大限的临近,全社会对于三包具体细则的关注愈发强烈。其中,针对三包配套文件《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件种类范围及三包凭证》(以下简称“配套文件”)的质疑最为突出。
退换概率极低
按照此前汽车三包配套文件征求意见稿中配套文件之规定,除非发生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车身等7类主要零部件因其质量问题累计更换2次等情况时,或者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等重大突发的严重质量问题时,消费者有权提出退换车要求。而消费者若想以其他问题退、换车则没有相关法规的支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配套文件中所列的部分,对整车来说都是主要零部件,而按照目前汽车制造的工业水平,不论豪华品牌还是自主品牌,这些最重要总成系统的技术和质量都相当成熟,在3万公里内发生质量问题,且2次更换维修都无法解决的概率极低。对此北京中车时代汽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文利也认为,按照配套文件的具体规定,消费者以后所购车辆也多将以维修为主,退换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性能、质量界限不明
除了文件中注明的易于判定的7种产品质量问题外,对于大多数在消费者眼里认为是质量问题的部分,配套文件中也没有做详细说明。而对于消费者最为头疼的车辆可靠性等性能上的问题,配套文件中也只规定由汽车生产厂商在汽车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自行说明。
而在汽车消费中,消费者遇到更多的往往是性能而非质量问题,比如油耗不准、车内异味、机油消耗过快、刹车不够灵敏等。但配套文件中没有规定汽车性能与汽车质量的界限,而是将这一工作全部交给了汽车厂商,很容易让消费者混淆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维权时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汽车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按照配套文件中的规定,如果厂商将产品使用说明书、三包凭证以及那些不属三包范围的情况规定得过于详细,将很可能面临车卖不出去的尴尬。而反过来,如果厂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写得过于模糊,那么今后面临的有可能是无休无止的纠纷和诉讼。
此外,对于三包“包”的到底是质量还是性能的问题,记者也从几家经销商处了解到,他们表示在重视汽车三包政策的基础上,对于划定汽车性能与汽车质量这一难题,也将会按照相关法规执行,实际个案也将变通处理,力求达到双方满意。
二手车或多一颗“定心丸”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三包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给车主退、换车的自由大大增加,而在于三包期内,绝大多数质量问题均可以得到免费修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更多的业内人士还是认为,汽车三包的出台在引发车企之间竞争加剧的同时,也会对车企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化也将面临严峻考验,会促使服务标准化升级。
而对于想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此文件的出台也可以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记者,现在二手车的维修记录都是分散的,且经销商没有向二手车消费者公开的义务。“而政策出台后,只要汽车修过一次,就可在质监部门系统上查到相关的三包凭证。这样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就会有更为真实的汽车详细记录作参考,入手也会更加放心。”罗磊告诉记者。(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