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粮食生产‘九连增’,今年夏粮又增产在望,但总体来说继续连年增产的难度加大,出现减产的可能性加大。”19日在扬州市举行的全省粮食科技活动周上,省粮食局局长陈杰告诉记者,近年我国粮食安全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保证粮食安全,一靠增产,二靠节约。“从一定意义上说,节粮就是增产,就是在开发‘无形良田’。由于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本次粮食科技周的主题词是‘爱粮、节粮’。”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粮食总产674.5亿斤,消费的粮食达626亿斤,在保证口粮自给以外,略有结余。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我省减少了相当面积的经济作物。但即使如此,仍存在结构性短缺,大量饲料(主要是玉米)和油料需要省外调节以及进口。从全省乃至全国来说,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倡导爱粮、节粮已迫在眉睫。
据分析,浪费粮食主要在产后储藏、运输和餐桌等环节上。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1000亿斤,相当于国内数一数二的产粮大省的总产量。“储藏不当的损耗、运输过程中跑冒滴漏以及餐桌上的浪费以外,粮食的过度加工是造成浪费的另一重要因素。”省粮食局副局长于国民说。
什么叫过度加工?“比如,过去我们常吃的面粉是‘75粉’、‘80粉’,也就是说,100斤小麦能加工成75斤或80斤面粉,而现在市面上有很多‘70粉’甚至‘65粉’,这要浪费多少粮食?”于国民说,关键问题是,粮食过度加工、过度追求精度,造成出品率的降低和营养成分损失,对人类健康来说也有害无益。
他以稻谷为例说,稻谷的皮层和胚的总含量为10%左右,糙米出白率90%,表明米胚和米粒皮层已经基本除掉,达到了一级米精度的要求。糙米出白率降到85%的精洁米就属于超标准的过度加工。“大米的营养素除淀粉外,大部分集中在胚部和皮层,加工越精,损失的营养成分就越多。经3道抛光的特制精米,胚全部脱落,皮层全部剥去,所有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全部被碾光,剩下的只是淀粉,对人的健康很不利。因此,倡导大米适度加工,引导人们合理消费,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改善国民营养、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大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国家粮食部门的统计表明,过度加工还增加了能源和资源消耗:通常加工1吨大米需耗电50-70度,其中抛光工序需耗电15度左右。如果全国的大米都抛光,每年增加用电达18.4亿度。此外,增加一道抛光工序,加工厂还要扩大厂房、增添设备和用工量。
“当然,适度加工不是浅加工、粗加工,而是将加工精度界定在适当的范围内,既要去除不利健康、不易消化吸收、影响食用的部分,又要尽可能保留其中的营养物质;既要考虑商品的感官性状,又要注重其内在的价值。”于国民说,适度加工不是倒退而是进步,是对正确的粮食消费的回归。(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