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低俗不良信息,对于认知力和自控力较弱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很难分辨和抵御。而一旦沉迷于网络,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净化网络 让孩子们安全上网
■本报记者 张 磊
互联网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暗藏其中的形形色色的威胁也随之而至,对于那些认知力、自控力较弱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来自互联网上的种种诱惑、威胁,更是不言而喻。今年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为“保障儿童网上安全”,这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儿童身心健康与互联网如何协调发展这一问题。
“触网”比例 不断攀升
互联网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网民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最新统计结果,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亿,位居世界前列。
尤其值得社会各界重视的是,我国网民日益显现年轻化、学生化趋势。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民行为调查报告》指出,我国网民首次接触互联网的年龄呈现更加低龄的趋势。调查显示,从6岁(中国互联网协会将网民的最低年龄定义在6周岁)到30岁的网民,在6岁到10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比例是最高的,30岁以下网民多数是在12岁至15岁开始接触互联网,尤其是18岁以下的网民,首次触网年龄估计在10岁左右。
另据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已占到总网民数的6成,达1.67亿人之多,青少年网民已经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潜在威胁 不容低估
互联网作为人们沟通信息的工具,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开发出来的种种新用途对儿童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QQ等即时通讯工具、网络游戏、博客、播客、相册、贴吧等,这些互联网应用模式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使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纷繁复杂,儿童青少年极易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毒害,有的青少年甚至因此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其中一部分青少年浏览了大量对感官刺激强的色情图像,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令无数家长忧虑的是,夹杂着形形色色不良信息的网络低俗之风几乎无孔不入,即时通讯工具、网络游戏、博客等所有热门互联网应用模式,似乎都难觅一片净土。
以即时通讯工具为例,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其大肆传播黄色信息;一些黑客则把即时通讯工具当做传播病毒木马的便捷途径;一些不良商家更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散布各类欺诈信息。即时通讯工具是互联网主要应用之一,儿童青少年网民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他们受到黄色信息侵害以及各种欺骗的案例屡见不鲜。
网络游戏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显示,“玩网络游戏”成为网瘾青少年最主要的娱乐性目的之一,网瘾青少年中“玩网络游戏”的比例达到四成。
让众多儿童青少年欲罢不能的网络游戏同样充斥媚俗之风,一些不良厂商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异性按摩、赌博等不健康活动移植到网络游戏之中。另有大量网络游戏以血腥味十足的杀戮吸引网民。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应力向记者介绍,在对数百名网瘾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网络游戏会大大影响、改变玩家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儿童青少年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导致的抢劫、凶杀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让家长们忧心忡忡。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高达1600万。专家指出,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儿童青少年,面对新奇的网络世界,很难分辨是非并把控自己,由此导致大量儿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一旦青少年网络成瘾,将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并给众多家庭带来巨大痛苦。
净化网络 护卫孩子
近几年,各种不良信息在互联网行业悄然弥漫,甚至一些赤裸裸的黄色信息也随之而来,一些知名网站的博客、播客、贴吧、相册也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怎样剿灭这股愈演愈烈的互联网低俗之风,成为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开展的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对互联网上的各类不良信息进行了大力清理,曝光、关闭了数千家含有不良信息的网站,针对色情低俗网站将服务器移至境外,并时常变换域名IP地址的情况,有关部门大力研究如何以技术手段拦截色情低俗信息。目前,相关过滤软件产品已经在全国教育系统的学生中间开始推广,将对互联网色情信息做到有效拦截,进一步防止互联网色情信息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侵害。
同时,为了有效遏制网络游戏中打擦边球的现象,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网络游戏产品的监管力度,对带有不良内容的网络游戏厂商予以公开曝光,并努力贯彻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实施,使所有在国内运营的网络游戏必须实施防沉迷系统。据悉,有关部门还将在巩固防沉迷系统实施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防沉迷系统中玩家实名身份信息的认证工作。
业内人士呼吁,整治互联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牵扯的方面很多,需要我国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协调努力,在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执法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网络企业的经营行为。目前来看,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组织家长和迷恋网络的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