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合理引导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 胡 军
晚上10时许,入夜的乡村小镇万籁俱寂,突然摇曳在夜空中的几条光柱和此起彼伏的呼唤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几位表情焦灼者正在四处搜寻着,嘴里不停地呼喊着人名……这是日前发生在湖南省洞口县一个名叫桥头的小村庄的真实场景。这几位呼唤者是正在寻找自己深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准备悄然离家前往县城继续玩网游的孩子的家长。“孩子上网玩游戏的瘾大得很,村里的网吧关门了,就约上几个孩子偷偷从家里跑出去,打电话叫出租车来接他们去上网。没办法,只能一家人都出来找,堵住村里的几个主要路口。”正在寻找自己孩子的胡姓家长显得十分忧虑。
据了解,这个千余人口的村庄有一个设在居民楼内的小网吧,当地的孩子都喜欢来这里上网。而根据2002年11月15日正式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同时,《条例》第二十一条严格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而在这个小村的网吧内,并没有任何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标志,里面正在上网浏览或玩游戏的显然都是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没人管,只要给钱就行,谁都可以进来玩,管你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一样。也不贵,两三块钱一小时。”经常去这个网吧玩网络游戏的胡姓小学生告诉记者。
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在当地农村十分普遍,县城里的网吧也并不拒绝明显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顾客前来上网、玩游戏。
据了解,当地农村青少年上网、玩游戏成瘾现象比较普遍。2007年3月,当地300多名青少年儿童的父母、爷爷奶奶联名上书县人大主席团,要求政府坚决取缔和关闭安全条件差、管理不规范、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违规经营的网站。
而记者在日前的调查中发现,当地的一些小网吧仍然照常经营,这些网吧没有安装拦截黄色内容网站的管理软件,青少年儿童可以随意浏览到网络所有的内容。
据有关专家分析,大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有三:一是网络性成瘾,这类网络成瘾者主要活动是下载、观看色情作品;二是网络关系成瘾,这类网络成瘾者主要通过网上聊天形成网友关系,并把这类关系看得比现实的亲友、家庭关系更重;三是网络游戏成瘾,这类网络成瘾者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花在游戏中,并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
调查发现,导致农村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孩子属于留守青少年儿童,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二是许多家长并不了解网络,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高科技,有的甚至为孩子会上网玩游戏而感到高兴;三是当地农村普遍缺乏能够满足青少年儿童的公益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四是部分主管部门对于网吧的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甘肃、内蒙古等地农村调研时多次强调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看来,要根本解决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否将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真正落实到位,能否真正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真正满足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正常文化娱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