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开幕式上,闪耀着许多江苏元素,为北京冬奥会添彩。
“中式浪漫”,
有这些江苏人的身影
在开幕式仪式前的表演环节中插播了全国10座城市与主会场现场同步的互动内容,作为参与互动城市之一,南京的多彩画面惊艳全场。
玄武门前,一首《少年》,轮滑少年们贴地飞翔,尽显“奥运之城”的独特风景。“天下文枢”的牌坊下,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基因熠熠生辉,“世界文学之都”魅力无限。在地铁南京南站打造的“博爱车站”,一列“奥运专列”缓缓抵达站台,张常宁等世界冠军代表走出车厢,和跳着啦啦操的孩子们一同起舞,喜迎冬奥。
镜头转换,秦淮灯彩非遗传承人顾业亮正在精心制作荷花灯和小老虎造型的生肖花灯;南京剪纸非遗传承人在教孩子们学剪纸,作品徐徐展开,一幅五环标识的红色剪纸璀璨生辉;玄武门前,一群小演员身着戏服,向世界展示中国国粹艺术。
载歌载舞的欢庆人群中,还有一位外国友人,她是南京市城市国际化紫金友好使者——来自塞尔维亚的伊万娜。“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南京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的城市互动,非常兴奋,非常激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中美班学术校长伊万娜说。
北京冬奥会的“中国式浪漫”,再次给了全世界一个惊喜。在这支优秀的团队中,有一位无锡人王醒,他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导演,负责立春、国旗环节、五环展示、致敬人民四个部分。
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带着王醒他们将一切做到极致:极致诗意、极致浪漫、极致空灵、极致飘逸,体现东方文化的美学追求。对王醒而言,这是艰巨的挑战,也是莫大的荣耀,王醒珍惜机会的方式,就是努力做出彩。
6名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中也有一位江苏人。他是我国雪上项目首枚冬奥金牌获得者——来自江苏徐州沛县的韩晓鹏。2006年都灵冬奥会高手云集的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韩晓鹏以完美的两跳力挫对手,拿下我国首个雪上项目冬奥冠军,这也是我国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唯一的一块雪上项目金牌。如今已经退役12年的韩晓鹏,仍在为我国冰雪运动贡献力量。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上,江苏健儿也完成了一次接棒。徐州籍运动员齐广璞,将参加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比赛。苏州运动员郭丹将参加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项目,郭丹是苏州自主培养的冬奥会第一人。
冰天雪地,
蕴藏着“江苏智造”的贡献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冬奥会场地是另一个“制造业赛场”,比拼的不仅是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更是先进制造业的含金量。
随着火炬最后一棒留在大雪花的中心,缓缓升起,继续燃烧,属于双奥之城的“北京时间”正式开始。火炬“飞扬”以完美姿态登场,背后离不开“江苏智造”的支撑。淮安经开区的一家复合材料公司负责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外衣的生产。“飞扬”的外飘带来自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的江苏高倍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外飘带组接和阻燃材料喷涂则来自南通高敦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黄卫健说,“飞扬”火炬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碳纤维,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但强度是钢的7到9倍,能够很好地呈现火炬“轻、固、美”的特点。
在冬奥场馆的背后,有一支来自无锡的冰雪“制造”团队。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这里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并产生14块金牌,是冬奥会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单个场馆。
该场馆由总部位于无锡滨湖区的中粮工科参与设计和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的场馆。中粮工科冰雪团队创始人、冬奥项目总负责人王斌介绍,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就是将氟利昂制冷剂换成二氧化碳,最大程度凝聚“绿色奥运”的理念。除了环保,这项制冰技术最大的好处便是提高冰面质量,直接从原先1.5℃-2℃的温差缩减至0.5℃。
中粮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承建了国家速滑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为代表的5大冬奥核心场馆的相关系统。冬奥会比赛期间,该公司派出一支由二十余名项目设计师和技术工人组成的保障团队进行赛事保障工作。
首都体育馆是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的比赛场馆,这片冰场制冷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跨临界二氧化碳系统,由两台二氧化碳并联机组和一台桶泵机组组成,整套设备100%由百尔制冷(无锡)有限公司设计并生产。百尔制冷无锡工厂技术人员说:“节能+环保,是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相比传统制冰技术,跨临界二氧化碳机组制冷技术,其能耗降低约50%,碳排放减少到了传统设备的千分之一左右。”
运营保障,
离不开江苏力量的支撑
每到晚上,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亮起后,镶嵌在其中的LED灯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营造流光溢彩的效果。“这22条‘冰丝带’内部集成着夜景照明系统,同时接入36个系近10万点实时数据,相当于‘冰丝带’的超级大脑,为它们提供电能输送的电线电缆正是出自宝胜。”扬州宝胜股份总裁助理、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郭剑说。
冬奥核心区内的“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当今世界上体量最大的跳台滑雪场馆。“雪如意”顶部与地面落差达130多米,赛道起点距离地面160米。滑雪运动员一旦滑至地面如何快速回到起点?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变角度斜行电梯解决了这一难题,“雪如意”内的两台斜行电梯是中国首例变角度斜行电梯,也是世界上运行长度最大的大载重变角度斜行电梯,总长达259米。
疫情防控机器人“小洒”是由苏州市山沪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雾化消毒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指定酒店负责消杀工作。公司研发部总监张业琴介绍,这款机器人续航5个小时左右,水箱有15升的容量,可喷洒两三千平方米,可定时定点消毒。
“2名工程师会坚守在现场,确保设备安全,一直到冬奥会闭幕。”超宇电气董事长曹国祥介绍,公司为冬奥会的文创及会展中心、太舞酒店、综合管廊、太子城国宾山庄等项目,提供智能配电箱和耐腐彩钢电缆桥架。
冬奥会公交车座椅配套任务,由常州市金源汽车内饰有限公司承担。公司董事长姜留根介绍,根据轻量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公司选定镁合金材料。不仅实现座椅骨架整体减重,还保证座椅强度。座椅整体重量约8千克,比常规座椅轻了一半,面料也升级为环保水性PU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