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在12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座谈会上,一份份反不正当竞争的“成绩单”让记者深深体会到,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对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维护公平竞争,不能靠市场监管部门单打独斗。
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今年4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统筹把握激发市场活力与规范市场秩序,统筹把握行业管理与综合监管,统筹把握事前监管与事中事后监管,统筹把握监管资源与监管对象,统筹把握竞争行为与法律规则……“五个统筹”对发挥反不正当竞争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提出要求。
17个部门联合印发部际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和2021年工作要点,提升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合力。
全国一盘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开花”。吉林、宁夏、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湖南、广东等地建立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的反不正当竞争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经有26个省区市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协调机制,全国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完善监管规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性法律。自1993年颁布实施以来,这部法律不断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推动下,我国于2017年、2019年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针对数字经济、平台经领域竞争失序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落实中央深改办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积极推动《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的制定,归纳列举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市场主体立规矩、儆效尤。
反不正当竞争地方立法工作提速。上海、四川制定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辽宁出台《辽宁省公平竞争条例(草案)》,福建省形成《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修法项目,湖北省推进《湖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立法项目,其他各省区市也在积极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的制修订工作。反不正当竞争规则体系日益丰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形成。
大力推进执法
当前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量大面广,虚假宣传、商业诋毁、商业贿赂等问题,严重危害公平竞争。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不仅要让法律长出“钢牙利齿”,执法也要使出“撒手锏”,震慑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连续第四年部署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聚焦互联网、“保健”、医药购销等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整治普遍性、行业性问题。今年以来,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7818件,罚没金额5.25亿元。其中,医美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87件,罚没金额415万元;“刷单炒信”案件982件,罚没金额6618万元。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法,重拳出击。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案件办案指南》,今年查办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案件182件,罚没金额1062.1万元。深圳市查处全省首宗利用技术手段妨碍、破坏他人合法软件正常运行的网络不正当竞争案,罚款300万元。安徽省、江西省对电商平台加强行政指导,组织平台企业签订自律承诺书。
科技赋能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添“利器”。浙江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分析“浙江公平在线”获取的不正当竞争预警监测分析结果,严打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年全省共立案查处平台经济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380件,罚没款3008万元。重庆市健全不正当竞争违法线索动态监测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即时监测网络平台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已完成两个关键词8000余条网页信息的研判分析。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和竞争的良性互动,商业秘密保护不仅关系企业创新,也关系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商业秘密保护力度,各地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江苏苏州昆山查办侵犯美国马斯特公司商业秘密案,上海松江查办了侵犯德国公司商业秘密案。各地积极改革创新,把商业秘密保护作为反不正当竞争的重要着力点,狠抓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全国建立不同层面的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维权联系点、示范企业等4234个。
市场监管部门交出的一份份亮眼答卷表明,反不正当竞争是展示城市区域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工作,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让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