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肯德基经常出现饮料第二杯半价,甜筒冰淇淋第二个对折的广告;在星巴克消费时,超大杯的性价比看起来最划算。商家损失利润了吗?事实上并没有,经济学告诉我们:厂商通常不是按照平均成本定价,而是按照边际成本定价。
边际成本是指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新增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通常是固定成本,即使企业根本不生产也会产生的成本,通常包括厂房和设备的租金、企业借入资本的利息等。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费用等。对于麦当劳而言,卖给消费者的第一杯饮品的成本中已经包括了店铺租金、制做饮料的设备成本、水电成本、人员工资、品牌宣传成本以及制作饮料的原材料成本,而一旦成功出售了第一杯饮料,第二杯饮料的成本就只剩下原材料成本,也就是边际成本。
通常在产品生产的初期,一般会需要较大的固定成本投入,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时,再生产一个额外的产品的成本就越来越低(边际成本递减规律)。服装厂达到一定的生产量后,再生产一件衣服的成本是很低的;如果飞机上只搭载一名乘客,那么整架飞机的运营成本就是这个乘客产生的成本,而如果是两名乘客,则每位乘客产生的成本会减半,如果达到90%的上座率,额外增加一名乘客的成本无非就是一份空中快餐。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生产天然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特征,于是扩大销量就成为利润扩张的必然选择,全球化的市场成为资本的内在需求。标准化的集装箱对世界的改变被严重低估和忽视了,集装箱进入航海运输之后,运费从货物价值的一半降为不到10%,“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性的沃尔玛”。相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边际成本是由高人力资本产生,例如律师、会计师、演艺、教育培训行业等,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67年就发现:三百年前的莫扎特四重奏要四个人演,三百年后依然要四个人。服务行业,尤其是那些机器(技术)难以替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存在边际成本很难递减,从而单价不断攀升的“成本病”。2000-2014年美国公立大学学费平均增幅达80%,远高于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近几年中国大中城市出现的天价“月嫂”,也是类似原因导致。
伴随互联网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成本病”有可能逐步改善,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免费产品。当司机、翻译、餐厅服务生、热线客服人员等被人工智能取代,他们服务的边际成本将快速下降。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描绘了一种可能的未来:“产消者”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学生可以获得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通过协同共享以接近免费的方式分享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务。 耿强 许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