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省各地拆除和清理围网、压缩湖泊围网养蟹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
5月11日,常州市金坛区有关部门在长荡湖边举行蟹苗放流仪式,在围网养蟹兴起35年后,金坛长荡湖6.8万亩“天罗地网”至去年底被全部拆除;5月25日,苏州市政府就太湖围网拆除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太湖渔管会负责人表示,今年12月底前太湖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水域的4.5万亩围网将全部拆除,明年开始太湖中就再没有围网养殖的大闸蟹了;高宝邵伯湖去年开始实施围网清拆和“退养还湖”,今年底将完成9000亩,剩余的6000亩将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有“蟹中之王”美誉的阳澄湖大闸蟹,湖泊围网养殖面积近年来也是多次大幅度压缩,到去年底已压缩到1.6万亩,只有顶峰时的15%左右。
湖泊围网养蟹面积大幅压缩清理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不少人担心,今后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等令江苏人骄傲的农产品名牌及其产业是否会走向衰落甚至消失?消费者今后还能不能吃到阳澄湖大闸蟹等名蟹?为此,记者近日专门到阳澄湖大闸蟹主要产地之一的昆山市进行采访调查。
昆山市农委分管渔业的副主任于德山介绍说,阳澄湖水面面积约为18万亩,围网养蟹面积最高峰时超过10万亩。近年来经历了3次压缩,2005年前后压缩到8万亩,2011年前后又压缩至3.2万亩,2016年底提出第三次压缩任务,要求压缩至1.6万亩,至去年底已全面完成。那么,如果湖泊围网养蟹全部拆除了,消费者是否就再也吃不到阳澄湖大闸蟹了?
于德山说,要回答这个疑问,首先要澄清两个误解。
第一个,什么叫阳澄湖大闸蟹?现在有两个定义:狭义的概念认为,只有在阳澄湖里养殖的螃蟹才叫阳澄湖大闸蟹。而广义的概念则主张,阳澄湖包括周边流域内的池塘里养殖出来的优质大闸蟹,都可以叫阳澄湖大闸蟹。我们主张采用广义的概念,因此,压缩围网养蟹面积对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和价格有一定影响,但消费者吃到阳澄湖大闸蟹还是能够保证的。
第二个,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把池塘里养殖的螃蟹跟湖里养出来的一样都叫阳澄湖大闸蟹,这是不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于德山说,消费者不了解螃蟹养殖情况,提出这样的疑问完全可以理解,但事实上,在阳澄湖周边池塘养出来的螃蟹,品质比湖里围网养殖的还要好,因此采用广义的定义,把阳澄湖周边地区包括池塘里养的都叫阳澄湖大闸蟹,不存在以河蟹冒充湖蟹、以次充好的问题。
于德山介绍说,每年螃蟹上市季节,昆山都要举办品尝评比活动。从历次评比的结果看,池塘养殖的螃蟹得分都要高于湖泊围网养蟹。总体来说,跟池塘养殖的螃蟹比,湖蟹肌肉鲜味较好,但膏、黄不足,而且个体较小、大规格螃蟹较少。但是,由于很多消费者相信湖蟹,市场售价上,湖蟹又略高于塘蟹。
为何池塘养殖的螃蟹品质比湖里围网养殖的好?昆山市农委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陆小平从技术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他说,近年来,池塘养蟹技术飞速提高,养殖模式日趋成熟,养出来的螃蟹品质越来越好。他举了几个关键的技术措施:第一,要想养好一塘蟹,先要种好一塘草;第二,养好一塘蟹,先要调好一池水;第三,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以上技术措施,为螃蟹营造出有利于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而在湖里围网养蟹,由于水面太大,生态环境难以控制,很多技术措施难以应用。比较而言,池塘养蟹采用的是精细化管理方式,而围网养蟹是一种管理粗放的养殖模式,无论是亩产量、螃蟹个头、内在品质,都难以同池塘养殖的螃蟹相比。因此,阳澄湖围网养蟹面积尽管再次缩小,但我们仍然能够生产出充足、优质的阳澄湖大闸蟹,消费者对此不必担心。
于德山说,压缩围网养蟹面积,是保护阳澄湖水质和水环境的需要,对于阳澄湖大闸蟹这个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健康生态养殖的机会。阳澄湖大闸蟹自古出名,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做优做强这个产业,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专家介绍说,螃蟹养殖是江苏水产业的第一大产业,去年养殖面积超400万亩,总产值超300亿元。围网养蟹需要投喂饲料,不可避免会污染水体。为了保护和恢复水生态、水环境,压缩乃至全面拆除围网养蟹是个大趋势,固城湖、大纵湖等前几年就实行拆围清理,太湖、高宝邵伯湖等正在整治中,对螃蟹生产和市场供应不会产生太大的实际影响。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澄清和纠正“池塘养出来的螃蟹质量不如湖泊围网养蟹”这种误解。
专家还说,金坛长荡湖在拆除养蟹围网后,又向湖里投放蟹苗,不投饲料,变“人养”为“天养”,但实际上可捕捞量是很小的。这种做法,主要是出于保护水质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目的,从发展螃蟹产业的角度来看意义不大。我省螃蟹养殖的潜力和重点是发展标准化池塘养蟹,在技术措施上要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螃蟹,进一步打响江苏螃蟹这块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邹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