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黄劼)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近日发布的美容机构服务测评活动报告显示,所体察的20家美容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使用三无产品和医疗器械有隐患等7大问题。
从2017年9月开始,广东省佛山市消委会委托《消费者报道》杂志社开展“佛山市美容机构服务测评活动”,活动以消费体察志愿者到美容机构体察暗访的方式进行,5位25岁以上的女性志愿者参加体察活动,体察的20家美容机构分布在佛山的禅城区和南海区,包括一些连锁式店铺及开设在大型商业中心的店铺。体察时间均不少于40分钟,志愿者根据实际体察情况填写体察表,并收集了相关照片、视频和录音资料等。佛山市消委会根据志愿者反馈,梳理了美容行业中比较突出的7大问题。
执业资质存疑
体察店铺中,有9家没有明示任何资质证件,一家名为“K-BEAUTY皮肤管理中心”的机构,声称做的是半永久医疗美容,其店员口头宣称已办理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必需证件,却没有展示,而是展示了很多“韩国美容证书”,但这些证书“没有任何中文解释”,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权威性存疑。
超范围经营
体察发现,有14家美容机构在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提供注射美容、激光脱毛等医疗美容服务。“K-BEAUTY皮肤管理中心”表示可安排到韩国做整容手术,并声称“如出现问题由店铺负责”。
广东省消委会律师顾问、广东金轮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联书认为,根据美容机构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美容院如果不具备相应的中介资质,则不应安排消费者赴境外做整容手术。
收费不清晰
体察的美容机构中,有14家没有明示完整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只能在店铺海报中看到促销项目的价格信息,甚至有4家店铺在志愿者询问是否有价目表时也无法提供。还有一些商家展示的价格表上的收费与实际沟通中不符,价格表成为摆设。
广东省消委会律师顾问、广东金轮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联书表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美容院应向消费者明示收费标准和价目表等,并且不得以担心同行问价的理由拒绝消费者的合理要求。
大量使用三无产品
体察发现,不少美容机构“光明正大”地使用“三无产品”,产品包装上无任何中文标识,商家自称这些产品从外国进口。一位在“LaSpa杨淑芬御美会”体验的志愿者称,店员给她展示的美容产品多声称为日本、欧洲产,产品上全是外文,无中文标识。店员还强调“在日本德国也买不到,只有在店里才能买到,店铺是独家销售”。志愿者登录商家宣传单上的产品官网,发现网站已过期,搜索产品名称也只找到跟该美容院相关的信息。
医疗器械存隐患
一些看似高端的医疗器械,消费者却无法得知是否出自正规厂家,也不清楚是否得到合理养护,器械可能出现的紧急故障或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是否有应对措施,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原本能给消费者带来“美”的医疗器械,恐怕会成为伤人的利刃。
一位在“清颜堂铂顿城店”进行面部祛痘护理体验的志愿者称,使用仪器时,服务人员并不在场;也有志愿者反映,这些医疗器械多没有中文标识。
办卡容易退卡难
部分商家采取不停说服、包围推销等手法推销预付卡。美容院要求的预付款少则一两千,多则上万,甚至有美容机构推出了高达20万元的充值项目。在本次体察的20家美容机构中,仅有“佐登妮丝”一家美容机构没被发现存在不合理/霸王条款,其余商家都设置了“自愿办理,概不退款”“售出疗程及货品恕不退款”或“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等霸王条款。若消费者实在不想再继续消费,只能将卡转让给他人。
不提供消费凭证
体察中,有17家美容机构没有针对预付消费签订合同,14家机构没有根据预付卡充值消费提供发票。一位体察“荟草堂”消费的志愿者称,该店没有实体卡和电子卡,也没有合同,“只是填写皮肤护理档案”。
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美容机构
美容消费的第一步是选择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美容机构。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搜索美容院的注册经营范围;留意美容院是否具备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收费许可证等证件并办理税务登记,另外,从业人员一般还需要具备健康合格证等;如需进行医疗美容,还需注意美容院是否具备医疗美容资质。
办理预付卡时,消费者可主动提出签署协议,并在协议上明确使用时限、限制条款、转让、退卡、遗失补办、安全责任认定等。若格式合同中设置有显失公平条款,或者未按照办卡约定提供服务又不退回预付款的,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组织、工商部门投诉。 (黄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