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门口挂有两块“高大上”的牌子——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平台、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这里,被称为“国家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1月4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耕保站一楼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位于淮安市梁岔镇朱三庄村的一位农民正请教“淮麦33”的施肥方案。平台给出建议:配方肥每亩12公斤,尿素18公斤;分蘖时追加7公斤尿素;拔节孕穗时再施16公斤尿素,3公斤氯化钾。
“平台自动答复,不需要人工操作。”耕保站站长李文西博士告诉记者。
“平台怎么知道这位农民的田块在哪里?每块地的地力不一样,平台怎么做到按照不同情况给出不一样的施肥方案呢?”记者颇感好奇。
李文西领着记者来到二楼的全省耕地编码展示馆。“你看,全省每块耕地都有编码,一个编码可以涵盖三四十亩的田块,也可以是一二亩的。”
记者凑近细看高邮市界首镇北片的耕地编码图,只见所有耕地都编了码,足有3000多个,平均两亩多地就有一个编码;宝应县水官庄镇东片的编码少一点,但也有800多个。
“这叫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单元图。”李文西介绍,所谓测土配方,简单说就是对症下药,不同地域、田块的耕地缺什么肥,就施什么肥,缺多少就施多少,避免盲目施肥,节约农本。
绘制全省测土配方单元图,专家整整花了10年时间,对每一单元的耕地编码、采样,相关数据每3年动态更新。“最后由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出全省图。”李文西介绍,各田块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制定工作量巨大,由全省各地科研院校和农技部门近百名专家共同完成。科技团队协作获得大数据,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农民怎么知道自己的田块编码?他们只要下载一个类似于APP的测土配方施肥短信通,站在自家田块里,点击界面上的“定位”后发送,立即可以收到平台发送的该田块土壤养分、施肥方案、耕地等级等短信回复;关注平台微信公号,点一下“定位”马上也能收到回复。所有回复免费。
测土配方,能给农民和农业带来什么好处?记者来到宝应县鲁垛镇调查。46岁的种粮大户徐万平种粮350多亩,他报出一本账:以前一茬小麦每亩要用尿素30多公斤、复合肥40公斤,一茬水稻用尿素40公斤、复合肥45—50公斤,而按平台给他的施肥方案,每亩每年尿素用量变化不大,但复合肥用量减少15公斤,每亩节约成本20元左右。
“你这350亩地,用的是一样的配方吗?”记者问。
“有点不一样。”徐万平介绍,他站在不同田块上用微信定位,平台回复的施肥方案有所不同,现在周边种田大户都这样得到施肥方案,农本降了,但一点不影响产量。
记者又找到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河东村种粮大户徐大中,他种了20多年粮食,以前施肥基本上“毛估估”,怕肥力不足,一般会多施一点。这些年,他严格按平台给的方案施肥,粮食产量稳定,种700亩一年能省1万多元肥料钱。
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农业部出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半个月前农业部宣布,我国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前3年实现零增长,江苏则实现化肥使用负增长,测土配方无疑是“功臣”,而帮助农民快速了解耕地养分的大数据平台,成为推广测土配方的“利器”。扬州这几年累计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达4300万亩次,配方肥应用达65万吨,肥料利用率提高4.5%,同时减轻因滥施化肥、肥料流失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本增收达18亿元。扬州市农委副主任吴永宏说,全省农民尤其种粮大户都在用这平台,加起来节省的农本就更多了,因此这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一大数据平台已保存全国2000多个县(市、区)的土壤养分数据,受农业部委托,它将为全国农民提供施肥指导服务,黑龙江、山东、河南等9个省(市)的农民可编发短信获取施肥方案。平台已接受290多万次来自省内外农民的查询,其中40%来自江苏以外9个省(市)。平台已绘成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图,在电脑上缩放即能查到每块耕地的等级。待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土壤养分数据完善后,这个平台就可为全国各地农民服务。
记者 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