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双11”只剩几个小时了,2017年度“双11”网络购物狂欢节预热已久。打开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网页,满屏皆是预售信息和满减攻略。虽然今年的“火炬红包”、“群战队红包”、“购物津贴”、“无门槛红包”看的剁手党们眼花缭乱,但很难有人完全不参与这场购物“盛事”。
【起源】
商家营销造就“双11”
“双11”究竟是怎么来的呢?11月11日,2009年之前只是单纯的光棍节,2009年之后被人为定义成购物节。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回母校上海财经大学做演讲时介绍了“双11”起源:刚开始在阿里做淘宝商城这个新业务不顺利,为了让它活下来,我就莫名其妙想出了“双11”光棍节的想法。拍着脑袋造出购物节,其实国外早有。人造节日戳中了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让人因消费冲动与群体效应一时认不清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不断买买买。
【监管】
工商总局加强监管种种“后遗症”
据统计,2016年,天猫“双11”当天交易额超1207亿元,但这样的激情购物狂潮也带来了诸多消费问题:譬如部分商品线上线下分别供货、质量差异大;有些商家玩猫腻,“双11”之前先涨价,促销当日再降价,实际并没有优惠;还有商家雇人刷单、炒信、虚构交易等等。
面对网购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11月2日,国家工商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督促指导网络集中促销活动组织者和经营者做到“七不得”,即不得发布虚假广告、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得虚构交易、对平台成交量或成交额进行虚假宣传;不得限制、排斥竞争,不得攻击贬低对手,不得限制、排斥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等。
11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案件查办工作集中部署会也在南京召开,就11月4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解读。该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如果还出现虚构交易、刷单、炒信,将受到严厉查处,最高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套路】
“双11”促销花样繁多
但是,无论是过去几年的消费投诉及社会调查,还是今年的大促预热,“双11”总是处处暗藏陷阱,但还有一大批消费者趋之若鹜。
套路一:规则复杂,满减红包条件多。
今年的商家促销噱头更加复杂,如预售、定金膨胀、满减红包、购物津贴……记者兴冲冲领了满400减50的购物津贴跨店使用,却发现想拼单的店是满600减75,相同满减的店商品又难凑单,而购物规则又规定两家必须同样满400才能减50,这样的津贴券使用起来有些难度。最令网友觉得“坑”的是促销活动预售“满599元减100元券”,需支付9.9元购买,当预售款达到了满减100元的条件,结果咨询客服时被告知,这个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满599元。此外,商家并未在售券页面写明优惠券的具体使用规则,却直接标明“不支持退货退款”。记者亲测发现确有此类情况。
套路二:网店虚假评论和信誉。
消费者朱女士在网上给男朋友买衬衫,“网上搜的时候衣服各式各样,价格差距很大,有几十块钱便宜的,也有几百块钱贵的,我一般看好评,看销量。”综合多家信息,朱女士最终选择一家销量几千万,买家好评也上万的店家,然而谁曾想,衣服到手后袖口有开线,还有一块污渍,而且布料摸起来也非常差,与图片描述完全不符。“明明很差怎么还有那么多图片好评?我给了差评后店家一而再再而三打电话要求我删掉差评,我不删就连环骚扰。”后来,朱女士又在其他店里看到了相同的所谓“好评”。
套路三:先涨后降有猫腻。
近年来,先涨后降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早在前年,江苏消费网就曾做过调查,在网上购买一款价格标注为339元的Anchor安佳儿童牛奶,预售价只要84元,支付9元定金还能抵做14元,通过计算发现竟然只花79元就买到了价值339元的商品。然而,当记者再点开其他平台,发现这款牛奶即使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也仅78元。不止“双11”,记者监测“双十二”及12月13日电商平台商品价格,发现有一款志高空调不升反降,12月12日1788元,12月13日反而1699元。前不久,程女士在拼多多上购买童鞋,价格29元,一直没有涨价,今天再上网看,价格突然上调至39元。
套路四:低价吸引,有价无货。
消费者陈先生在天猫一家店铺购买价值922元的服装,领取了满900减500优惠券,实际支付422元,交易完成后商家发货。然而,此后,陈先生屡次接到商家电话要求退款。后查询快递却被告知货物中途丢失,陈先生再要求商家补发货时,商家却百般推脱,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可能遭遇了一场虚假促销。类似现象还会出现在在线旅游平台,消费者在网上看见低价下不了单,下了单却又行不了程,甚至还有不少恶意搭售现象。
除了“双11”的陷阱,其实,消费者在日常网购消费中也会遇到商品短斤缺两等各种问题。比如消费者薛先生在网上购买阳澄湖大闸蟹,网页标称公蟹4.5两,母蟹3.5两,收到货后一称却变成连绳公蟹3两,母蟹2两,这种事件与消费者对阳澄湖大闸蟹的狂热追捧不无关系。
俗话说,买不完的便宜货,便宜买穷人,贪小便宜最后却发现支出更多。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消费支出的警惕性远远低于收入,往往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为了购物快感、凑热闹或被打折吸引随便买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到的商品,事后又暗自懊恼。所以,面对即将来临的双11,电脑前的你真的要为这场购物欲望引发的节日买单吗?你购物车里的商品真的是理智选择吗?点击付款的你真的不会后悔吗?(孙婉婉)
链接:
中消协提醒:
关注商品价格 防止掉入“假优惠”陷阱
为让消费者在双11期间能够畅享更好的消费体验,11月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商品价格,防止掉入“假优惠”“清仓价”陷阱:
第一,选择正规电商 注重网店信誉;第二,提前关注商品价格 防止掉入“假优惠”陷阱;第三,注重商品质量 勿信低价误导;第四,慎重预付定金 防范消费陷阱;第五,首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 注意保障财产安全;第六,认真验收商品 防止商品物流损失;第七,售后找对品牌维修 防止被“黑维修”坑骗;第八,海外购成本较高 慎重购物防损失;第九,注意留存购物证据 依法维护权益有保障。
中消协表示,双11期间,将继续开展对电商平台商品价格、质量、售后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监督工作,相关调查监督结果会择机向社会发布,供消费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