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柘荣太子参地理标志扶贫记
图:当地太子参药企向媒体代表介绍柘荣太子参生产情况。
■本报记者 冯松龄 文/摄
太子参别名童参、孩儿参,是常用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柘荣县盛产太子参,被人们称为“中国太子参之乡”。同时,柘荣县也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自从“柘荣太子参”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后,柘荣经济开始新的突破。当地便流传起了一句顺口溜:“盖房上学娶媳妇,全靠太子参。”据不完全统计,福建柘荣县全县10万人口中,因柘荣太子参直接受益的就有4万多人。
品牌助推产业发展
柘荣种植太子参历史悠久,据《柘荣县志》记载,“清末,境内就有零星种植”。早期民间以采挖野生的太子参为主、种植太子参为辅。“一段时期内,由于市场需求有限,缺乏品牌和规范,种参效益不高,太子参仅仅是部分农民种植水稻、茶叶之余的副业。”宁德市副市长缪绍炜说,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当地政府确立“闽东药城”发展定位,太子参种植作为药业“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被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据缪绍炜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后,柘荣从江苏一带大批量引进新品种,从此太子参开始大面积种植并迅速享誉四面八方。“目前,柘荣县涉参人口已超过7万,年产量4900多吨,年种植产值1.48亿元,占农业产值35%,年销售收入12亿元,产销量全国第一。”宁德市工商局局长刘宗廷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不仅如此,柘荣县还掌握了全国太子参市场的“定价权”——由于出众的品质,虽然贵州等地的太子参比柘荣太子参早上市两个多月,但全国太子参仍以柘荣太子参挂牌定价为基准。在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标注“柘荣太子参”商标的产品单价可高出国内其他产区近三成。柘荣太子参已逐渐成为柘荣县的代名词和“形象大使”。
据柘荣县副县长刘林琴介绍,2001年,“柘荣太子参”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成为当时福建省第一件中药材证明商标、全国第二件中药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2年,柘荣太子参列入《福建中医药大典》“道地大宗药材”;2004年“柘荣太子参”证明商标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刘林琴说,从此,许多柘荣太子参经销商纷纷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注“柘荣太子参”商标,开辟销路。“大雪小雪兆丰年,家家户户种参忙”成为当地太子参种植农户的真实写照。
地标成就一座药城
“柘荣太子参”证明商标打出名气后,江中制药集团派代表专程赴柘荣县,与该县签订了《供销合作备忘录》。十多年来,该集团每年订购柘荣太子参均在1000吨以上,近年来更是达到1800多吨。
位于柘荣县的知名药企天人药业是江中制药集团太子参原料最大的供应商。“我们主营太子参,也得益于‘柘荣太子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人药业董事长许启棉回忆起自己创业的经历感慨地说,“之前江中制药集团采取每年招投标的方法选取材料供应商,而现在天人药业是江中制药集团的唯一指定供应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柘荣常年设点收购太子参的除了江中制药集团,还有北京同仁堂、武汉健民等数十家国内知名药企。在港澳及东南亚一带,许多药商对柘荣道地栽培的太子参青睐有加,直接认定柘荣为原产地。为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柘荣县在2002年建成太子参一期交易市场后,2014年又建成面积200多亩的太子参二期交易市场,年交易中药材(含太子参)8000吨以上。为更好汇聚周边药材,壮大总体规模,形成产供销链条,柘荣县正着手建设全省中药材集散地,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业,服务“闽东药城”建设。
“在‘柘荣太子参’品牌的引领下,柘荣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县内力捷迅、天人、西岸生物、中食集团等重点企业投资中药材种植、研发、销售。”刘林琴告诉记者,随后,相关企业成功开发出以太子参为原材料的系列产品,如复方太子参颗粒、太子参保健茶等,基本形成从药品到保健食品到饮料、家庭药膳,从原料到胶囊、口服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链条。对此,相关企业还专门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平台。“柘荣的药企从种植到消费者餐桌上均可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确保了柘荣太子参的品质和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柘荣县工商局局长杨德星说。
目前,柘荣太子参已销往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匈牙利、丹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药城造福一方百姓
谈到扶贫工作,宁德市工商局局长刘宗廷说,宁德地区用五个字形容就是老、少、边、岛、贫。“老”是革命老区,“少”是少数民族畲族。“边”指宁德位于闽浙交界,地处台海一线。“岛”表示境内共有居民岛38个,岛上居民7.6万人。“贫”表示宁德经济欠发达,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目前还有贫困人口3.8万。
作为宁德地区乃至福建省人口最少的袖珍县,过去的柘荣就是宁德的缩影。魏长金是柘荣县东源乡太阳村村民,过去最穷的时候,魏长金全家只有一条裤子,一个四口之家不能同时出门。而魏长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太子参上发家致富。
随着“柘荣太子参”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魏长金的太子参生意也越来越好做,收入逐年提高,拉参的交通工具也从三轮车换成了面包车,再换成了卡车,自己从“种”变成“收”,成了名副其实小老板。魏长金向记者透露,自己现在年营业额能达到300多万元。
楮坪乡湖头村村民江成银几年前还一贫如洗,一家六口挤在破旧的小木屋里生活,每逢台风暴雨天气,总是被乡村干部请到临时安置点避险。如今,他不但建起了新房,还添置了一整套现代家电设备,过起了富农生活,改变他生活的关键词正是“太子参”。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柘荣县乃至宁德地区还有很多。宁德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吴小韧对记者说:“此前,柘荣农民生活艰巨,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电器,种植太子参以后,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用电器已不再是村民生活中的奢侈品了。”
一件商标活了一方经济,种植太子参造福了柘荣百姓。2001年,柘荣县农民太子参人均收入730元。据预测,2017年人均收入可提高到1.2万元。黄柏乡川木洋村等十多个行政村户均种植太子参达3亩,收入达4-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太子参专业村。同时,柘荣太子参的市场影响力唤醒了农户的市场意识,一些种植户从地里走向市场,还有像魏长金一样的村民,从生产者转为了市场经营者。商标品牌改变了原本“养在深闺”的农产品命运,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土地的命运和柘荣农民的命运。
随着柘荣太子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持续发挥作用,突破农村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柘荣县正慢慢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