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要闻 >> 正文

信息要闻

大别山下的田园赞歌
江苏消费网 (2017-09-0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图:万亩油菜基地。

  ■徐琪琪 本报记者 洪敬谱 文/摄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安徽省六安市是一座清静幽雅的小城。近年来,六安市政府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商则商”的产业发展原则,鼓励支持农户联合起来,利用原有的土地,选择性开辟菜园、果园、茶园、花园等,打造一批经济适用、符合农民意愿、富有情趣的农家田园,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走上绿色生态致富之路。

  农家院里话发展

  8月16日上午,记者驱车从六安市区沿着312国道前往该市裕安区分路口镇采访。

  一路上,道路两侧一排排苍翠的香樟树映入眼帘,一片片紫薇花交错其中,在阳光照映下,煞是好看。

  车行20公里,抵达分路口镇,从镇政府出发,沿乡道行驶约4公里,便来到了殷家畈村。

  一栋精致的农家小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门脸上写着“天然居”3个大字。不远处是一大片支架撑起来的“绿色王国”——郁郁葱葱的绿藤爬满了支架,垂下一根根长条状的绿色果实。“这一片种的都是丝瓜络,是一种既可做中药材又可做环保产品的植物。”天然居农场主周仁建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殷家畈村处于江淮分岭边界,由于土地干旱,不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该村曾经是周边有名的贫困村。

  “以前这一片都是山岗,十分缺水,农民们只能种芝麻和玉米,收成较差,而种丝瓜络不仅易存活,而且产量高,每年种一次就能收三季果。”周仁建笑着说。

  周仁建是殷家畈村的村民,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丝瓜络符合家乡的土地种植条件,既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还可以用来做环保鞋垫、搓澡巾、床垫等。

  2005年,周仁建与亳州的一家中药商签了采购合同,在村里试种丝瓜络,一举成功。周仁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丝瓜络每年每亩成本在1000元左右,纯收入可达3000元,比种植芝麻玉米的收成要高十几倍。

  如今,周仁建流转了同村几十户村民的380亩土地集中种植丝瓜络,同时发动其他乡亲一起种,提供种子并负责销售,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分路口镇镇党委宣传委员周东明告诉记者,分路口镇5.3万人口,镇上的土地大多缺水,目前全镇14个村1个居委会共有1600余亩的土地都在种植丝瓜络,既提高了收入,又改善了环境。“种丝瓜络后,光殷家畈村就有19家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周东明说。

  葡萄园里看丰收

  中午时分,记者又驱车来到分路口镇枣树村的一家葡萄园。此时太阳已经越过头顶,六七位“买家”正在兴致勃勃地采摘葡萄。葡萄园女主人蒋维大姐一边忙着称重、装箱,一边给记者打招呼,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

  说起自己的葡萄园,蒋维很是感慨。“8年前,这片葡萄园还是一片贫瘠、干旱的土地,种什么都没有好收成,我差点就要放弃了。幸好那时一个有葡萄种植经验的亲戚告诉我,这种土壤种葡萄正合适,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种了葡萄,挖沟栽植、搭棚剪枝,这才有了这片葡萄园。”“这十亩多地的葡萄园,平均下来每年能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说到这儿,蒋维一脸的自豪。

  周东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枣树村不少农户都建起了葡萄园,种植面积达280亩,既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帮助种植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油茶谷中飘清香

  下一站是裕安区独山镇。车行在新修建的柏油马路上,清新的空气暗香浮动,窗外苍翠欲滴的山坡上,一棵棵石楠树在微风中摇曳。

  独山镇是红色圣地,享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之美誉。1929年11月8日在该镇爆发的“独山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第一枪,组建了安徽第一支红军游击纵队,建立了皖西第一个农民政权。

  从独山镇政府到达钱店村油茶基地,车程大约3公里。“万亩油茶脱贫示范基地”10个大字赫然耸立在前方的山坡上,绿油油、郁葱葱的一片,尽是结满了沉甸甸果实的油茶。

  7年前,65岁的钱店村村民洪士全家的30亩山地还是荒山一片,他家也因此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我家30亩荒地全部交给一家农业生态公司统一管理,每亩8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加上我平时再做些简单的农活儿,年收入一万多元肯定没问题。”洪士全笑着说。

  独山镇人大主席薛阳告诉记者,万亩油茶脱贫基地自从2011年6月建立以来,流转荒山、荒坡、低产林发展油茶种植,如今基地面积已达1.3万亩。目前,该镇已有9个行政村共建立起六大油茶基地,实现了油茶产业与油牡丹、中药材等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以来,六大油茶基地已带动92位贫困户脱贫,镇里的目标是争取2018年年底前实现全部脱贫。”薛阳说。

  灌木丛变身桃花谷

  狮子岗乡桃花仙谷风情园是此行采访的最后一站。从狮子岗乡政府出发,车行约4公里处,便是被称为“十里桃花仙地”的桃花仙谷。

  “说是方圆十里,其实远不只十里,整片桃园占地1.5万亩呢。”狮子岗乡副乡长蒋后伦对记者说。

  桃花仙谷风情园位于狮子岗乡的新华村,由万亩桃花观赏区、人文景观区、水景观区、垂钓景观区等区域组成,是一个集旅游观光、果蔬采摘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每年三、四月份的桃花节及5月份的采摘节,是新华村最热闹的时候,游客最高人流量可达30万人次。

  桃花仙谷中种植的大红桃(俗称毛桃)是上市最早的桃子品种,亩产2500多公斤,每亩产值达1万余元。蒋后伦告诉记者,大红桃每年的销量供不应求,往南销售到江浙沪,往北出售到东北,甚至出口到俄罗斯。

  “桃花仙谷是块宝,遍地都是大红桃,大红桃品质高,全国各地去推销,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好领导,全村脱贫哈哈笑……”今年65岁的老党员丁美元家住桃花仙谷附近,今年7月中旬,就凭这首打油诗在桃花仙谷第二届采摘节幸福谣诗歌征集中获得了二等奖。

  “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荒山野岭,漫山遍野都是灌木,只能给老百姓当做柴火用。我文化层次低,只上过小学三年级,没有什么文采,只是把这几年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了。”丁美元说。

  丁美元老人告诉记者,2006年,他开开心心地以每亩50元的价格与投资方签订了15年的流转合同。很快,自家原来的“灌木丛”就变成了美丽的“桃花谷”。“我和爱人身体不好,不能出外务工,平常也没什么收入。2008年桃园建成后,我俩被聘为桃园的果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两个月后就买了一台大冰箱。”丁美元指着家里的一台冰箱笑着说,这又是不久前新换的了。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