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晓莉
自2017年初以来,赴泰国普吉岛、甲米岛、苏梅岛的中国游客迅速增加。但与此同时,游客意外受伤、溺亡事故也时有发生,仅今年前4个月,就有6名中国游客在浮潜时溺水身亡。为此,中国驻泰国宋卡总领馆发布警示,提醒游客在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切勿参加浮潜,因为浮潜的死亡率是游泳的几十倍。
很多人认为,浮潜并不下到深海,只是戴着面镜和呼吸器浮在水面,多半在浅水区进行,看上去是一项没有危险的运动。然而,在PADI水肺潜水教练侯贤懿看来,对于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来说,浮潜是非常危险的。近日,记者就浮潜的危险性话题,采访了侯贤懿。
侯贤懿告诉记者,很多人之所以低估浮潜的危险性,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什么是浮潜。
浮潜即只借助面镜、呼吸管、脚蹼进行的水面浮游活动。由于有呼吸管和脚蹼,所以即使是不会游泳或者水性不佳的人,也能体验到漂浮在水面上近距离观赏浅海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乐趣。
浮潜的危险来自哪些方面?
1.溺水风险。由于很多参加浮潜的游客并不会游泳,也从未系统地学习过浮潜技巧,因此并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呼吸管排水,一旦海浪高过露出水面的呼吸管或者游动时呼吸管没入水下,浮潜者便会喝进大量海水,然后因呛水而恐慌,进而不停地挣扎,此时若未及时得到救助,就可能发生溺水,严重的可能导致大脑缺氧甚至死亡。
对此,有人表示,用干式呼吸管不就解决了?其实不然,全干式呼吸管是指在管子上方进气的部位加装一个单向进气阀,因为有了这个单向阀,即使管子整根没在水里,也不会进水。不过,多了个部件,吸气的阻力也会稍微增大,管子顶部有活动的浮阀,一旦有水即将淹没呼吸管,浮阀就会因为浮力而封闭管口,阻止进水。但如果管子一直在水下,水性不好的人一直吸不到气的话,也会感到恐慌,然后张口吸水,结果和上面描述的一样。而且,全干式呼吸管还有浮阀失灵的风险。
另外,浮潜过程中当面镜进入少量或大量海水时,不懂面镜排水技巧的人会由于鼻子吸水而呛水,进而引发恐慌。
2.被带至深海的风险。大海可不是像游泳池那样的平静水域,即使看上去很平静的海面也会有水流,并且水流强度还会根据潮汐而变化。没有经验的浮潜者在沉醉于水下美景的同时,很有可能遇到水流把自己带至更深更远的区域,如果没人及时发现,极有可能因无法自行回到岸边而导致危险发生。
3.被高速行驶在水面上的船只撞击的风险。浮潜者是面朝下观看水中景物的,由于耳朵也在水下,所以听不到水面上的任何声音。这时,水面上高速行驶的船只如果无法及时发现有人在浮潜,就极有可能撞到浮潜者,发生严重的事故。
4.超呼吸导致缺氧窒息的风险。
不谙水性的游客,很多都是第一次使用呼吸管浮潜。当其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无法站立的深水区时,由于紧张就会加速呼吸节奏,高频次地大口吸气大口吐气,就会形成超呼吸。超呼吸会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人体缺氧、窒息、晕厥,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就有死亡危险。
“我有一个好朋友就是自己去浮潜时发生意外死亡的。”侯贤懿说,“我的朋友不会游泳,以为这样也能参加浮潜,便自己拿着面镜、呼吸管浮潜去了,当时也没有人陪伴他。等渔船发现他的时候,已经死去几个小时了。很多人不信浮潜有危险,执意要参加,要知道游泳池也是能淹死人的。人在恐慌的情况下就会失去判断能力,其实很多淹死的人都是死在水面上的,他们慌乱后会不停地扑腾不停地呛水,最后窒息身亡。”
如何避免浮潜的风险?侯贤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找专业潜水机构和教练学习正确的浮潜技巧,包括熟练掌握面镜排水、呼吸管排水、闭气鸭式下潜、水面蛙鞋踢动技巧等;2.在海水中浮潜时穿着救生衣或携带其他浮具;3.穿着颜色明亮鲜艳的服装或者携带水面信号装置;4.不要在波涛汹涌或水流强劲的水面浮潜;5.不要一个人行动;6.必须让至少一个岸上的人知道自己的浮潜计划,例如何时下水、多长时间回来,并要求其在岸上观察接应;7.即使是看起来非常平静的水域,也要穿着脚蹼浮潜;8.在靠近岸边或潜水船只的地方进行浮潜活动,不要远离,更不要游出安全警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