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5月2日,是首批27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期满续牌的日子。但一个月过去了,多家支付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仍未收到续牌通知。也就是说,首批诸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易宝支付等27家支付机构已经因为续牌“难产”陷入无照经营的困境。
“鉴于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的经营乱象,监管从严的态度越发明确。对于那些获得牌照却没开展业务的机构,续牌卡壳或只是时间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院主任郭田勇说,不过,第三方支付的安全与效率并不一定是反向关系。支付企业在注重安全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支付的效率和便捷性,通过场景化应用等方式满足消费者的支付需求,实现转型跨越。
首批企业续牌“难产”
2011年5月2日,央行公布了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首批共颁给27家单位,其中包括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拉卡拉等多家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
依据2010年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提出续展申请,每次续展有效期5年。也就是说,首批牌照于今年5月初到期。
据了解,机构申请续牌时要提交一份自评估的报告,上报交易量、基本组织建设、市场占位排名等信息。央行再根据支付机构的托管银行数据及定期上报资料对自评估报告进行核查,再综合其他因素,判断机构是否符合“续牌”资格。
支付宝相关人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该企业的续展申请材料早已报送监管层,但目前还没有走完程序。另一家支付企业高管也告诉记者,目前还未收到续牌通知。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5月至今,央行先后发放8批270张支付牌照。除首批牌照外,今年8月、12月份,第二批、第三批共74张支付牌照也将面临续牌审核。
监管趋严牌照收紧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指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和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的四种形式。其中网络支付又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日前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支付系统继续保持高效稳健运行,共处理支付业务469.48亿笔,金额4383.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74%和29.34%。与同期GDP相比,2015年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金额是全国GDP总量的64.77倍。
不过,快速发展的支付市场也频现经营乱象。2015年,央行先后注销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和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根据通报,这些支付企业存在的问题包括:大量违规挪用客户备付金,伪造财务资料隐瞒资金流向,超范围违规发行网络支付产品,以及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等。
“除了备付金管理,支付企业的问题还涉及反洗钱、支付设施安全性、客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翼支付相关负责人说,此外,由于初期牌照发放较为宽松,不少机构申请牌照后并不怎么开展业务,当前不少牌照实际上已经沦为可买卖的“壳”。
面对这些问题,监管层也开始强化监管。今年4月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布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风险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在今年3月15日央行的一份通报中,央行“点名”了须审慎考虑续展的支付公司,包括深圳瑞银信、现代金融控股、乐富支付等,要求四家支付机构对违规行为全面整改,确保合规经营,并被央行列入重点监控对象,严格审核主要出资人变动、高管人员变更等变更事项申请,审慎考虑业务续展。近期,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又因违反反洗钱规定,收到了人民银行开出的罚单。
业内专家认为,牌照收紧将是大势所趋。首批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对而言运营情况较好,续牌的可能性大,但是对于第二批或者第三批支付机构,则不排除吊销牌照的可能。
拓展场景转型“支付+”
由于牌照尚未明确续展,有一些支付机构面临“裸奔”,部分银行不敢跟这些支付机构签订下一步的合作协议,只有支付牌照续展成功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合作。对于社会各界的关切,央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日前向媒体透露,首批支付牌照的续展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业内人士认为,《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将支付机构划分为5类11级,实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监管。如果多次出现D、E类评级,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在这种大背景下,前期风险暴露较大,尤其是备付金管理存在重大问题的机构续展,或将被拒之门外。
不过,即使顺便续牌,支付行业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事实上,目前各类支付企业对于场景的争夺也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每逢双十一、双十二、春节各个消费节点,第三方支付企业都会掀起红包大战,大打补贴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该如何谋变呢?
在易观智库互联网中心研究总监马韬看来,原先支付行业更多是作为渠道存在,也正是因为渠道这个角色,使得支付机构掌握了更多交易数据。第三方支付新一轮的发展,就是“支付+”,即支付和传统行业结合。他解释道,未来一定是支付深入到各个传统行业之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连连支付首席营销官姚敏认为,“支付+”中的加号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支付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找到一个结合点,提供更好的支付产品和应用场景,并且支付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维度。
郭田勇也认为,第三方支付不能仅停留在信息中介、支付中介的位置上,而应该向信用中介转变,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功能转型。(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