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要闻 >> 正文

信息要闻

今天,你为什么没读书
江苏消费网 (2016-04-2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与法国20本、日本40本和以色列甚至高达64本的人均阅读量相比,我们每年阅读量仅是这些国家的四分之一甚至不足十分之一——

  ■吴博峰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

  尽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近年来一直呈现微增态势,但是和很多国家——法国20本、日本40本和以色列甚至高达64本的人均阅读量相比,我们每年阅读量仅是这些国家的四分之一甚至不足十分之一。

  为什么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国度,今天的中国人不爱读书?

  阅读大环境堪忧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叹:“我也想读书,就是没有时间啊!”

  众所周知,“舟车劳顿”已经成为大城市人群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上班族”的通勤时间以平均97分钟位列全国第一。但对很多人来说,从市区到远郊,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至少要3个小时。如果再算上不确定的加班时间,人们的业余时间少之又少。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海量信息的智能手机等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用,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正逐渐被更加随性的“快餐式”阅读所取代,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也加入到快餐式阅读的队伍中。

  早晨起床后,不少人第一件事是拿起手机读新闻、聊天;上班路上,地铁里、公交车上我们随处可见“低头族”;即使就算是要睡觉前,也要和手机“缠绵”一番才肯罢手。

  在信息时代,手机似乎成了人们阅读工具的第一选择。

  事实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化媒介应用的迅速普及,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数量有所上升。

  “现在的阅读形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改变,即纸媒图书阅读量在减少,网络阅读量却在增长。”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表示,从现在的阅读大环境来看,碎片化式阅读的产生非常正常,这是不可逆的现象。

  确实,碎片化的阅读仍然是阅读,然而人们通过网络都在读什么呢?

  刚刚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4.8%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70.6%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2.5%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四成左右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网络游戏”“网上购物”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仅有19.4%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仔细想想,已经步入了移动阅读时代的我们,每天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尽晓天下事”,人们还愿意沉下心来读一本书,来丰富自己的智慧和内心吗?

  阅读核心在于质

   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如今悄然兴起的“快餐式阅读”,对现代人而言确乎是一种放松身心、休闲消遣的读书方式,清浅快的内容,更接近娱乐,而无关思考。

  亚马逊中国2015图书排行榜榜首,是只有264个字的“治愈系手绘涂色书”《秘密花园》。此书不但连续12周进入亚马逊中国图书周榜前十,更有8周夺得亚马逊图书周榜冠军。色彩的涂抹就让读者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解压”成为此类涂色书热卖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消费者报》从这个榜单还发现,除考试教材和儿童读物外,心灵励志类图书则占半壁江山,诸如《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等。这类讲述现代年轻人的都市情感鸡汤,或者江湖励志故事的图书,尤为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经管、成功学类图书也是长销不衰。

  “我最爱看的就是一些网络小说和心灵鸡汤类书,平时去书店也会购买这些书籍,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同龄人中非常普遍。”在北京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了几年的刘畅说道。

  快餐式阅读决定了读者的取舍,而出版业的浮躁心态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只要有某类题材的书籍畅销,其他出版社就蜂拥而上,扎堆出版同类书籍,以求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秘密花园》的热销,引发《魔法森林》《奇幻梦境》等数十本同类书籍争相推出。那些拼出版速度匆匆制造的跟风书,或许能引来读者买单,但更多的还是落得个打酱油的下场。“作为出版社,我们必须生产一些社会所需求的书籍,这完全是市场行为决定的,这么做也符合出版正常规律。”黎波在谈及目前图书市场现状时这样解释道。

  不过,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同样作为出版人的原中信出版社电子书中心总编辑、现任赞赏出版首席内容官黄一琨的认同。黄一琨表示,阅读需求是需要被引导的,出版社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出现目前这样的市场现象需要出版业好好反思。现在出版社太过于追求销量,将大量心灵鸡汤、青春偶像类文学作为主要出版类型,给外界造成大众喜欢这类图书的假象。他断言,现在的畅销书很少会有在5年后还能被大家记起的。“从长远来看,这是出版社非常不智慧和没有眼光的做法。毫不夸张地说,出版社反而成了图书市场的祸害。”

  黄一琨希望出版社担起“指路人”的责任,不要以猎奇心态去做图书,这样才能让读书大环境得到改观。

  阅读要不忘初心

   在曾经娱乐活动并不富足的20世纪,有多少国人曾伏案挑灯夜读,如痴如醉。阅读,让一代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也给予他们努力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实际上,这一切都离不开传统的阅读。

  深度阅读恰恰是一种具备内容理解、关联分析以及用户行为分析能力,向读者主动提供全面、关联、智能的深度知识服务的阅读模式。而现在随着人们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即使面对同一内容,阅读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在仅读到书中的标题或引言内容后就在朋友圈转发并对其妄加评论。不得不说,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方式对人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反而是有害的。

  “快餐式阅读从获取信息来看没有问题,但读者并不能从阅读获得整体体验,倘若阅读浅薄化、快餐化、功利化在全社会蔓延,思考能力会逐步退化,势必会造成文化生活的‘营养不良’。”国内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直指问题要害,一针见血。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陈昌凤看来,“快餐式阅读、朋友圈式阅读是碎片式浅层阅读,人们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和空间资源,但不要以此替代长阅读、深阅读。一个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其知识体系的构成、认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消费者报》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每天阅读超过2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其中,60%的大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提高学习专业水平,获得相关证书”的手段,20%的大学生则用阅读来“打发空余时间”,仅有两成的大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与爱好”。

  面对青少年阅读功利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熊丙奇表示,现在的年轻人读书有很大程度源于功利影响,完成阶段性目标就将书本抛在脑后,这就是功利化读书的体现。真正的读书一定是由功利化和非功利化双重价值组成,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完善人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和个体的提高,这个过程也是认识自我的绝佳机会。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自己的作品《慢》中主张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寻求一种“慢”的生活状态,“慢”,是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慢下来,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前行。慢下来,是时候好好花点时间读一本书了。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