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专车服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市场占有率也节节升高。交通出行,安全最为关键。安全权,也是《消法》赋予消费者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消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那么,在专车服务中,消费者的这一权利落实得如何?近期,中国消费者报社记者在多地进行了了解和实地体验。本期刊出相关体验文章,敬请关注。
重庆 专车方便快捷 安全引人关注
Uber专车司机单手操作方向盘。
■本报记者 刘文新 文/摄
司机中途将乘客赶下车、殴打孕妇导致先兆性流产。近日,重庆市交通执法部门曝光多起网络约车引发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
2015年9月7日,54岁的乘客王贵父子三人在重庆渝北区龙溪镇,用手机预约了1台Uber专车,车牌为渝AHE3**的银灰色大众宝来,司机姓何。上车后,乘客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了10元车费。
行驶不到1公里,司机点燃一根香烟抽了起来,还吐着烟圈说,你们农民工不配坐我的车。接着司机又说他今天心情不好,叫王贵3人下车。
王贵说,我们已支付了车费,你就要把我们送到目的地。
当车辆行驶至石子山体育公园附近时,司机突然停车,将王贵3位乘客赶了下来。在将车锁死后,他居然径直离开了,3位乘客的行李都还在后备厢里,无法取出。
王贵立即拨打110报警,司机接到民警通知后赶了过来,在乘客取出行李后,司机驾车扬长而去。
司机得知王贵已向交通执法部门举报其涉嫌非法载客时,要求王贵撤回举报,并称愿以数千元“私了”,遭到拒绝。司机这时威胁王贵说,已知道你们家住址,到时会找人进行报复。
警方向媒体通报这起案件时说,因涉嫌非法营运,驾驶员何某将面临3万至10万元的处罚。
警方通报的另一起案例中的乘客是位孕妇,其遭遇更是令人唏嘘。同年12月2日下午,有3个月身孕的田女士在渝中区时代天街,用滴滴打车软件叫了一辆滴滴快车,是一辆车牌为渝××U345的白色天籁车,司机周某。田女士准备到南岸区南滨路的一家饭店吃饭。当车行至两路口岔道时,田女士认为应该走菜园坝大桥,以避开南区路晚高峰的堵点。而司机周某规划的却是另一条路,双方由此发生言语冲突。
车辆从菜园坝大桥下桥后,田女士发现司机走错了道,连忙提醒司机。这时,司机突然骂起了脏话,说都是你乱指路,如果不坐了,就滚下去。田女士则说,如果要这样的话,那我就只有不给钱,或者通过报警来解决了。
没想到司机突然将车熄火,停在路边,并一把抢过坐在后排的田女士的手机,接着又将田女士拖出车外。田女士吓得赶紧表明自己有身孕,千万不要动粗。司机并不理会,将抢过来的手机扔得远远的,然后对田女士拳打脚踢,幸好两名过路的好心人看到,及时出手劝阻,并拨打110报警。
从派出所出来后,田女士在家人陪伴下前往医院进行了孕检,发现有轻微出血,医生诊断为有先兆性流产。
近日,交通执法部门认定司机周某非法营运行为属实,对其作出了罚款3万元的处罚。
行驶安全是通过网络约车的乘客最为关注的权益。为了解网络专车的行驶安全情况,记者近日特意乘坐体验了一把。2016年2月26日9点35分,记者在南岸区法院门口,通过“易到”网络平台叫了一辆车牌号为渝***2N5的丰田卡罗拉专车,司机姓杨。
记者上车后,看到轿车非常新,但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杨师傅介绍说,车子才买几个月,裸车价11万左右;上完牌照,总共花了14万多。为了跑专车业务,他又花了7万多元,将车子挂靠在一家汽车租赁公司,有效期为8年。
杨师傅透露说,他车险买得非常高,投了100万元的商业险,保费花了将近9000元。这样,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特别是有人员伤亡,赔偿费用就全由保险公司承担了。
杨师傅告诉记者,他并不清楚“易到”平台对专车保险的最低额度是多少,但他保的是100万元,肯定绰绰有余。
记者到达目的地后,支付了车费41元。
当天上午11点02分,记者在江北区建新南路通过Uber平台叫了一辆海马HHC专车,网络平台显示的是位名叫利某的女司机,但实际开车的是位男司机。司机告诉记者,专车是以他姐姐的名义申办的,但现在主要由他来驾驶。他从外地到重庆工作不久,对重庆道路非常陌生,因此需要乘客全程告知行驶线路。
司机对线路不熟悉,但对自己的驾驶技术非常自信。记者坐在后排看到,他几乎全程都是只用左手操控方向盘。
司机有点得意地说,他已习惯单手开车,他驾驶技术好,不用担心会出车祸。
司机透露说,开专车的收入还可以,一个月拿到六七千元没问题。他问记者有没有朋友想加入Uber平台,他可以推荐。要加入Uber平台,非常简单,车辆价位在8万元以上,司机有一年驾龄即可。至于车险,好像没有太多要求,只要有交强险就可以了。
成都 专车安全喜忧参半
■本报记者 刘铭
在不少成都人的心目中,乘坐专车不仅是一种时尚,也显得舒适体面,而对专车安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成都的专车安全措施有做得很好的,也有做得很不好的,甚至发生过恶性安全事件,整体安全状况可谓喜忧参半。
2月27日,记者叫了一辆神州专车从办公地回家,来车是一辆别克商务车,周师傅是位中年人,健谈、热情。周师傅的车里里外外收拾得很干净、整洁,他亲自下来给记者开了车门。记者注意到,他给记者开的是后排靠副驾驶的那道门,让记者坐在副驾驶背后的座位。当记者询问缘故时,他说:“这个有要求,除了乘客喜欢坐第一排,一般都安排坐中间一排,其实坐你这个位置是最舒服的,也最安全。”他没有提醒记者系安全带,解释说:“坐副驾驶必须系安全带,坐中间位置,在市区内跑,时速能达到60公里的几乎没有,所以一般就没提醒系安全带,跑高速就要提醒系安全带。”他还告诉记者,公司为车内人员购买的保险是100万元。“保持车辆干净整洁是必须的,但遇到下雨天,就很难时时刻刻做到。如果乘客对服务不满意,可以打10101111电话投诉,也可以评星。”周师傅说,“我开了一年多,从没有被投诉过。除司机做得非常过分,乘客一般不会投诉,神州的价格比较高,坐神州的人一般素质都比较高。”
据他介绍,自己是开了17年的老司机,曾开过东风大卡车,招聘时,公司要求驾驶员必须具有5年以上的驾龄,还要考试和现场操作,“关键看手艺”,开出租经历的驾驶员优先。“有犯罪记录的肯定就不要了。”周师傅给记者举了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一年多前,同小区和他一起去招聘神州司机的有4个人,最后只录取了他一人,其余三人都没聘上,其中有一个年轻人,10多岁时曾偷过别人家的菜,被拘留了半个月,招聘时要求出具无犯罪证明,结果到派出所开不出来。
谈到专车安全,一般都比较重视人身财产安全,很少人注意到乘客隐私、信息安全。周师傅介绍的神州诸多创新做法,让记者大开眼界。
“看!这辆就是神州的车,一眼就看出来了。”等红灯时,周师傅指着窗外一辆黑色别克车告诉记者,“因为防爆膜颜色特别深,就是要让外面看不到里面,保护乘客的隐私。”
“我打你的电话,其实并不晓得真实电话号码,而是虚拟了一个运营商和电话号码,也是为了保护乘客隐私,避免对乘客二次骚扰。”周师傅说,“你手机上显示的号码17088172621,其实也不是我真实号码,彼此都是虚拟的。”记者很好奇,立即用手机回拨他的电话,果然显示的电话号码不是记者的,同时显示“四川成都虚拟运营商”字样。
比较起来,有的专车在安全保障方面就做得较差。2016年2月29日,记者通过滴滴出行打车软件,叫了辆从小区门口到王建墓的专车,清晰地记得点击的是“专车”,但前来的车辆却是一辆可乘坐10人的江淮瑞风M5“快车”,所幸车里车外还算干净整洁。司机是一个少言寡语、表情严肃的大个子,对此辩称“也可以点”,意思是快车也可以“抢”专车的生意。大个子司机的交通安全意识令记者大跌眼镜。记者在小区大门专心等车,突然听到喇叭声,扭头发现是自己叫的专车到了,大个子司机在“叫”记者上车。专车几乎停在道路的中间,车头朝向与目的地方向相反。记者无奈只好横穿马路,来到车身的另一边上车。
记者坐在二排,大个子司机并不提醒记者系安全带,而且他自己也没有系安全带,严重违反交通规则,走了大约几公里才意识到违章,边开车边把安全带系上。“要下了。”记者说。原以为他会找个合适的下车位置才停车,没想到,记者话音未落,他就猛点了一下刹车,一甩方向盘就靠在了马路边。“快点下,这里不能停车,下车去操作支付。”大个子司机没等记者支付,就这样催促记者下了车。一路上,记者从与他交谈中得知,车子是他自己的私车,提交了驾照、身份证等信息给平台就开始揽客了,“几乎莫啥子要求,门槛很低。”
记者采访得知,目前一些专车公司主要是一个软件公司,做的是不出车、不出人、不承担责任的无本生意,如果管理不严格、不规范,无论对乘客还是对司机本身,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发生恶性刑事案件。据媒体报道,成都仅去年就发生多次涉及专车的安全事故。2015年8月26日,据成都武侯警方披露,一名29岁的专车司机,深夜持刀抢劫42岁女乘客5000余元,并对乘客实施猥亵、拍照,整个过程持续约3个小时。
广州 来的车子不是手机上显示的
■本报记者 黄劼
随着手机打车软件的兴起,在大城市,出门前叫辆“快车”或“专车”,已成为不少人生活出行的选择。然而,在记者多次体验中感觉到,这种打车方式给出行带来极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但管理部门表示目前尚无专门法规对其约束。看来,用打车软件叫车的这种出行模式还有待改进。
2月29日晚,记者在广州市宝岗大道南通过“滴滴出行”软件叫了一辆快车,下单之后,不到两分钟,手机上显示接单的车是“丰田卡罗拉”,司机为林师傅,车牌为粤**P48。司机也紧接着打来电话说,他的车大约5分钟就到,并且强调他的车是红色的,车牌尾号为327,于是记者在现场等待。不一会,一部红色的“马自达”车来到,上车后,记者询问司机车为何不是“丰田卡罗拉”,司机说,那是他哥哥的车。他哥哥的“丰田卡罗拉”是注册了滴滴快车的,而他的车还没有注册,他就用他哥哥的手机接单,并开着自己的车出来拉客。
对于这种情况,在和这位司机的交谈中了解到,快车公司方面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因为这样一旦有安全问题,快车公司方面无法监管到,所以,万一车辆出现事故,快车方面不为其负责任,倒霉的是乘客。
据了解,目前一些专车的司机入职很简单,只需在网上报名,上传身份证、驾照和行车证给打车软件公司即可。对司机的驾龄、年龄均无要求,也不需要提供体检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不少司机也表示没有对司机有定期轮训的规定。记者还发现,有些快车公司,还在手机平台上鼓励司机推荐其他司机加入,并有一定奖励,而司机注册加入,报手机号码即可。有些司机因为出现问题,手机号被封,换个手机号,又加入专车的的行列。
每次打车,记者喜欢坐副驾驶,在行车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司机的手机几乎每隔几十秒就有一次叫车申请。司机仔细地听着出发地、目的地和加价信息,并要快速做出判断。如果司机决定下单,他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点击,否则就会被其他司机抢去。为了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客户,在这个过程中,司机不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对叫单的分析,甚至要做出低头拿起手机,找准屏幕上按钮的位置,快速按下的操作,可以说这是一个比开车打电话更加危险的行为。
当然,其他的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也是无法预料的。不少乘客表示,专车司机没有像的士司机一样有营运资格证书,有的专车是私家车,只要是车价7万元以上,5年之内的车子,驾龄超过1年的年满22岁私家车主都可以申请成为快车车主,没有任何营运培训。而乘客对来接自己的人、车辆状况、车辆来源也一无所知,这些情况可说是充满着安全隐患的。
记者从广州市消委会了解到,对于专车出现的投诉不多,但是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广州市消委会负责人说,因为相比正规出租车,专车缺乏监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私家车提供服务的,属于非法营运,乘客与司机之间产生的纠纷,并不在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内,消费者一旦遇上问题,只能向软件提供方投诉,这种“我运营,我管理”的模式,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往往会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情况的出现。对于这种新兴的出行方式,打车软件在受到热捧的同时,对于安全隐患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在车辆及司机方面必须要严格准入把关,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不然消费者遇到麻烦都找不到相关责任方。
福州 疲劳驾驶 这个专车司机太拼了
■张轩宇 本报记者 张文章
在“互联网+”的翅膀下,专车市场也“驶上了高速”,但监督规范专车市场的“探头”却还没安装到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福州体验了一次专车服务,发现有的专车司机未经职业培训,驾驶过程安全隐患不少,即便车况好,消费者也未必坐得踏实。
3月1日凌晨1点,记者从福州火车站叫了滴滴专车返回。接单的李师傅因担心被探头拍到,让记者自己走到位于高架桥下的马路中央上车。记者坐在副驾驶座,经询问,李师傅表示记者不仅可以在车上抽烟,也不用系安全带。记者发现李师傅一脸疲惫,一副没有长时间休息的样子。对此,李师傅告诉记者,他刚从机场接客回来,而凌晨5点还要送一位客人去机场,然后在机场等到10点,再接一单回市区。而今晚基本就不能睡了,只能明天等单时,在车上休息一会,他今天已经跑了十几个小时了,确实比较累。
李师傅表示,他是滴滴和易到用车一起用,易到用车去机场的用户的比较多,滴滴因为没有优惠,用户变少了。虽然他一直“努力工作”,每个月能赚近万元,但每天也要开十几个小时才行,经常腰酸背痛。他感觉开专车比出租车累,需要一直盯着手机看,而他平常也没有时间锻炼。
李师傅还告诉记者,想要成为滴滴专车的司机,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原件和满三年以上驾龄的驾驶证,经过培训即可,不用路考也不用本地户口。如果开私家车,则要求车辆使用时间在六年以内;如果自己没有车,可以向滴滴公司租车,抵押一万,每天车租一百多元,但租用滴滴公司的车辆,是无法同时在易到用车上注册的。
上车前后不过12分钟,一脸疲惫的李师傅就将记者送到了目的地,比打车上火车站时乘坐周师傅开的车还快了5分钟。看到李师傅如此“高效”如此“拼”,记者感觉这价值20多元万的福特蒙迪欧,坐得有点儿不踏实。结账时,同样11公里的路程,滴滴专车的车费显示65元,这里面包括起步价、里程费、夜间费、远途费、低速时长等5种收费项目,让人发晕。事前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几种收费。由于没有滴滴专车的优惠券,记者实际支付65元。
福州一名陈姓老交警告诉记者,夜间行车因光线不好,视野受限,尤其要注意安全。司机有责任提醒并要求前排乘客系上安全带,同时车速也不宜太快,为避免发生事故,司机更不应疲劳驾驶。同时,乘客也应自觉自律,坐副驾驶座也要记得系安全带,对司机存在不妥之处要及时指出并要求更正。
业内人士认为,专车司机未经职业培训,有的驾驶员带有不良的驾驶习惯,可能给车辆行驶安全带来隐患。相关行业部门应加强培训,不能让消费者以自身安全为代价,来承担专车行业管理不规范,司机不专业而导致的风险。
若能列入监管 专车安全感会倍增
■本报记者 王照重
专车,一个让百姓爱戴让地方监管机构无奈的产物。记者从山东省了解到,济南、青岛、淄博等多地已经叫停专车服务。然而,在这些地方专车依旧很活跃,2月28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分分钟就约到了专车。
现在火车站周边打车太费劲了,排着长队等上个把小时很正常。鉴于这种情况,2月28日晚上,记者乘坐高铁到达济南火车站之前,就在火车上预约了一辆专车。选择了出发地和目的地之后,不到一分钟就接到了专车司机的电话,约定好了等待上车的时间和地点。
下车后,记者看到济南火车站出租车候车区已经排起了两排长队,不少乘客不时向出租车进站方向张望,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出租车驶入,乘客只能等待。记者按照和专车司机约定的地方,顺利登上了专车。
记者上车后,坐在了副驾驶座上,却发现副驾驶座的安全带已经插进了安全孔内,就问专车司机:“坐这里不用系安全带吗?”专车司机表示,好多乘客嫌麻烦,不愿意系安全带,不系车就报警,没办法,只有一直插着了。记者表示不系的话不安全吧。专车司机说,现在这个点没人查,不用系了,汽车买了全险,放心坐吧。
记者了解到,这辆专车是购买了刚两年的别克君越,车内比较干净,驾驶员也有7年驾龄。当记者开玩笑地问道:“加盟你们公司开专车,还审核驾驶员是否有犯罪记录吗?”对方笑称,从未见过此类审核。
行驶约20分钟,专车把记者送到了目的地,记者提的箱包较重,下车时,专车司机还帮着记者拎包,着实让人感动。
2月29日,记者咨询了身边坐过专车的几位朋友,大家对专车的服务还比较满意,不过对于专车的价格和安全问题还是有点担忧。几位受访的女性乘客表示,出租车虽然难搭乘,但是毕竟有部门来管理,车辆和司机都在监管部门有备案,专车目前还处在“散养”状态,尤其是在黑夜搭乘还是有点担忧。
专车消费安全状况调查启动
本报讯(记者聂国春)“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到出租车行业之后,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选择专车出行。只要拿出手机,打开专车软件,就能约到一辆轿车来接您。不过,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配合中国消费者协会“新消费 我做主”年主题活动,将专车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权落到实处,增加专车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营造专车消费市场的良好环境,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消费网近日联合全国多家消费维权组织,共同发起了“专车消费安全状况调查”。
据了解,本次调查将在开展网络调查的同时,针对各专车企业进行分项调查。网络调查围绕消费者关注的出行安全展开。网络调查通过中国消费网、问卷网以及新媒体等展开,调查内容包括:在乘坐专车时“是否担心过安全问题”“是否遭遇过司机骚扰”“是否了解专车保险情况”“是否知道专车免责条款”“是否明白发生事故后如何索赔”以及“专车安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专车发生事故由谁来赔”“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专车安全”等。针对专车平台及司机方面,本报将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围绕专车司机、车辆、技术、运营、保障等方面展开调查。
据悉,本次调查截至3月12日。调查结束后,本报将发布相关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