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信息要闻 >> 正文

信息要闻

30家消费维权机构呼吁:泄漏个人隐私要惩罚性赔偿
江苏消费网 (2015-10-2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任震宇 文/图

  ●核心发布

  保护个人信息需协同共治

  10月23日,中国消费者报社和全国29省、市消协组织 (消委会、消保委)就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共同发出倡议,呼吁各界协同共治,在大数据时代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9月24日—10月10日,中国消费者报社与29省、市、自治区消协组织(消委会、消保委)在中国消费网以及安全联盟支持下,就“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状况”问题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泄露,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为此,中国消费者报社和全国29省、市、自治区消协组织(消委会、消保委)共同发出倡议:

  一、要进一步细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信息采集使用制度,信息、数据的采集使用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授权。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用更完善的立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二、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和职能范围,用更严格的执法打击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不法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非法采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

  三、进一步简化司法程序,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诉讼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相机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给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消费者提供最大的司法便利;

  四、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和消费者自觉。经营者面对个人信息数据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要对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线。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经营者对个人信息非法采集和使用的行为,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及时主动地大胆维权,用更积极的自我防范筑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坚强屏障。

  参与联合发布的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辽宁、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29省、市、自治区消协组织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背景介绍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加大保护乏力

  当今,消费者个人信息越来越多地被经营者所掌握,由此带来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为了解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采集以及大数据运用的看法,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期望,中国消费者报社联手29省、市消协组织(消委会、消保委),在中国消费网以及安全联盟支持下,于9月24日—10月10日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

  近三成受访者不知何为“大数据”

  何为“大数据”?根据《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经济学人》数据编辑肯尼斯·库克耶的观点,“大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他们认为,“大数据”是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特点可概括为4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而研究机构Gartner对“大数据”的定义则是:“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数据”概念,仅有8%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有68%的受访者表示略有所知,余下24%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听说过”。

  受访者心忧个人数据泄露

  不过,对于“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是否更容易泄露”这个问题,有76%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认为“不是”和“说不清”的受访者各占12%。而对“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52%的受访者认为“有”,认为“没有”的受访者约40%,还有8%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消费者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今年8月,多家快递网站因存在漏洞遭黑客入侵,有1400万条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层层转卖。其中详细记录着收货和发货双方的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有人从该犯罪嫌疑人处购买1400万条个人信息仅花费1000余元。

  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样,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穿戴式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那么,消费者是否知道这些产品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呢?调查显示,只有4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此隐患,还有4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

  那么,消费者是否愿意使用这些可能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手机银行、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设备呢?调查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

  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

  个人信息范围十分广泛,本次调查将个人信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个人身份类信息、个人消费类信息、个人通讯类信息、个人背景类信息和个人社会关系类信息。

  关于“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个人信息最重要”(非单选)的调查中,26%的消费者认为,个人财务信息最重要;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占23%;排在第三的则是个人通讯信息,为18%;第四是个人消费信息,为15%;第五是个人社会关系信息,为11%;最后是个人背景信息,约7%。

  而对于“在大数据时代,你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哪些”(非单选)这一问题,调查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讯信息,达到33%;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为28%;第三是个人消费信息,为20%;以下为个人财务信息,10%;个人社会关系信息,约8%;泄露情况最少的是个人背景信息,约3%。

  消费者认为网站和个人终端泄露信息最多

  在对于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调查(非单选)中,被认为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是网站,包括电商平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个人信息终端,占13%;第三是某些填写个人信息才能完成消费的行业,如4S店和电信服务商,都达到12%;第四是类似电子邮箱、微信、QQ之类的通讯软件和房地产行业相关机构,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租房中介公司,达到11%;第五是快递公司,占9%;第六是银行保险业,有8%;第七是医疗、教育、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服务业,约5%;最少的是包括机票代理、火车票代理在内的航空公司和行政机关,各约1%。

  消费者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保护个人信息

  在“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大数据应该如何保护”(非单选)的调查中,得票最高的措施是“对盗窃、倒卖以及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业、个人进行严厉打击”,达到21%;其次是“对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为19%;第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全社会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为18%;第四是“采集、使用个人信息时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许可”和“畅通举报渠道”,都为15%;最后是“个人信息须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内容”,约13%。

  一般认为,“告知—授权使用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去除个人身份特征内容”,“模糊化”被认为是保护个人信息的有效方式。但从调查来看,消费者对这类方法认可度并不高,这一结果值得深思。实际上,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合著的《大数据时代》中也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是告知与许可、模糊化还是匿名化,这三大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了。

  而在“对大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你有何建议”(非单选)的调查中,呼声最高的是“加大惩罚力度,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有2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要规定个人信息使用者和受益者对个人信息来源进行合法性审查”,有19%;第三是“建立个人信息规范、合理使用的制度,如要求数据采集、利用,必须得到当事人授权等”,约17%;第四是“建立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和“对于重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可提起公益诉讼”,都有16%;最后是“对可识别个人身份、特征的信息必须进行技术处理”,约13%。

编辑:朱成林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