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江苏消费 >> 正文

江苏消费

省检疫局称未发现“僵尸肉” 建议冷冻肉类别超过1个月
江苏消费网 (2015-07-14) 来源:
阅读:

   

 

  7月8日14时30分,云南河口县公安消防大队官兵将查获的“僵尸肉”销毁。

  “哪个地区出现了‘僵尸肉’?”“我们身边有没有‘僵尸肉’?”、“我们身边的冷冻食品怎样吃才最安全呢?……近日,“僵尸肉”的消息在网上被公布出来后,被网友炒得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关注我们身边有没有“僵尸肉”流入市内。近日,针对以上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江南时报记者 刘丹平 实习生 郭涛

  江苏省不在冷冻肉排查范围内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海关总署、公安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对打击冷冻肉品走私、维护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研究。根据会议精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通告上“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达四五年之久。所有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均依法予以销毁,已要求北上广等全面排查冷库中冻肉”的消息着实让广大市民松了一口气。

  据相关媒体爆料,日前全国各地发现的“僵尸肉”,均来自国外走私。因此,海关总署、公安部同有关部门部署了对走私冷冻肉品犯罪行为的调查,要全力追查走私入境冷冻肉品的来源及销售去向,对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严禁不合格肉品流向“餐桌”。

  通告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13个省市对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冷库进行排查,重点检查2014年以来承储冷冻肉品的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凡发现入出库数量与记录不符的,来源及销售去向不明的,编造、篡改相关记录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而记者发现在此次排查的地区中,江苏地区并不在内。

  检验检疫局称没有发现“僵尸肉”

  近日,江苏检验检疫局在举办的进口安全周进社区活动中,该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郑欣对于市民提出江苏是否有僵尸肉的担忧,给予了回复:“我省在检验检疫监管范围内没有发现‘僵尸肉’”。

  此后,对于网上热传的僵尸肉事件,江苏省食药监局给予了回应,表示是不是僵尸肉虽然难以辨认,但是到正规的经营者那里是能够买到放心肉的。

  “我们有强大的监管部门,包括我们的海关对于所谓的非法僵尸肉,第一道防线就把它们挡在国门之外。假设不小心流进来,各级监管部门是负有责任的。我们也能够在正常的检测,在专项的检查中发现这样的问题,确保它不流入市场。”省食药监局相关人员表示,也希望消费者要对监管部门有信心。“退一步讲,如果怀疑自己买到了僵尸肉,可以到专业的检测机构借助专业的检测来判断。”

  家用冰箱冷冻肉不要超过一个月

  那么冷冻的食品怎样吃才最安全呢?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师李群主任告诉记者,一般肉类在-18℃贮藏的期限为6-12个月,鱼类在-18℃贮藏的期限为4-8个月。但这都是建立在温度常年保持不变或者温度波动较小的情况下。考虑到家用冰箱需要经常开关,温度波动比较大,一般的冻结食品在-18℃冰箱可以贮存3个月。只要冰箱正常,冻结贮藏的期限不超过3个月,食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不过,李群主任建议,由于家用冰箱制冷能力有限,又经常开关,对于放入的肉类建议最好在一周内食用。如果是放在零下4度左右的冷藏柜里,最好也不要超过一个月。超过期限不建议再继续食用。

  市民辨别放在家用冰箱内的肉类是否变质,最简单的方式是闻下有无异味,比较有无光泽度,坏的冷冻肉各个部位颜色会不同。

  “新鲜食物最好随买随吃,以免影响食品的鲜美。”李群主任表示,不少家里有老年人的家庭,经常会出现将购买的食品放入冰箱后忘记食用。对于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肉类或者鱼类,在食用时候要避免反复解冻,同时,解冻时也要用慢解冻,不要快速解冻,这样会防止食物中的水份流失。

  同时,李群建议,在将肉类进行存放时,为了避免反复解冻可以将大块的肉分割后存放,每次分割的大小最好是每次烹饪时的需求量。另外,鱼类如果需要保鲜的话,可以用保鲜袋放些水将鱼放进去,不去鱼鳞,这样保鲜后食用不会影响口感。

  “僵尸肉”事件发酵过程

  6月23日

  新华网发表一篇名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该文电头为“新华网长沙6月23日电”,报道称,“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刊登之后,“僵尸肉”的名称迅速传开。

  7月2日

  新华网报道《揭开冻品走私利益链:竟有冻品封存于1967年》中又提到,“南宁市警方在查获一批走私冻品时,发现其中一些鸡爪包装袋上印制的包装日期竟然是三四十年前,其中时间最长的包装日期显示封存于1967年。”而这一表述随即也多次被媒体报道引用。

  7月9日晚间

  一篇名为《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的文章突然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署名为“食品安全资深记者”的作者洪广玉开门见山地指出,“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核实,发现这是一起无中生有的报道。这或许将成为中国新闻史上不太光彩的一页。”

  7月12日

  新华社记者李丹回应“僵尸肉假新闻”事件,就《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一文提出质疑。一堆没有解答的问题,如何演绎出我的报道是“假新闻”的结论呢?你说自己是“不嫌事多”的媒体人,你“不嫌事多”的调查就是4个电话吗?你眼中什么才算是“僵尸肉”?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