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涛医生上门为患者治疗。
新华报业网讯 75岁的周老先生家住红花社区,中风偏瘫,肺部感染,气管也切开了。住院半年回到家,家人希望社区医生能上门开药挂水。他的这一请求让医生犯了难:一面是“上门可以,但挂水不行”的规定,一面又是“治病救人”的天职。在家属不断请求下,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派出了医护人员上门帮老人挂水、打针,一个月后,老人病情控制住了。然而,这一大胆的“突破”也让医院和医生承担了不小的风险。
勇敢的尝试
社区医生上门挂水
担惊受怕
今年75岁的周老先生疾病缠身,除了中风、高血压、帕金森外,还因为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气管也切开了。在医院住院治疗了半年,控制感染后,医生对家属说:“继续在医院住下去没什么意义了,治疗的希望不大,回家居家康复吧……”然而,办理出院手续回家后,一家人傻眼了,老人病情有反复需要挂水、吃药、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没有医生还真不行。
上个月,老人的儿子来到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求助,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派医生护士上门服务,帮老人挂挂水。“不上门,老人得不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可能恶化;上门的话,万一挂水出问题,全是医生的事……”接诊的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袁克涛说,原则上,社区医生上门可以,但不能挂水,这让他很纠结。
去还是不去?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老人实际情况,与家属沟通后,最终冒着风险派出了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上门。袁克涛告诉记者,去了老人家里才发现,老人神志不清,数了一下吃的药,降压的、降脂的、消炎的、抗凝的多达8种,全部是弄碎后通过鼻饲管打到胃里,太痛苦了。“我们检查后发现,很多药其实没必要再吃了,最后为他保留了降脂的和抗凝的药,”袁克涛说,通过药物调整和挂水结合,一个多月对症治疗和护理,老人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人也清醒了,血压也平稳了,还拿掉了导尿管,一家人喜出望外,不敢相信是真的。
纠结的心声
是冒险救死扶伤,还是恪守法规?
尽管家属非常感谢,但医生的纠结、担惊受怕却是他们无法体会到的。“感觉像在走钢丝,万一出问题可就不得了。”袁克涛说,现在,他一周要下两次社区,出诊4-5次,“从没收过家属一分钱的出诊费”。但每次出诊上门挂水时,“是遵守政策规定,还是要救死扶伤”,这样的矛盾冲突都会摆在面前。
他告诉记者,省卫生厅曾专门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门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界定了上门服务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不得提供注射、输液等医疗卫生服务。
“然而,我们上门的时候跟患者说,对不起,我们不能挂水,患者就反过来问我们,那你们来干什么,也解决不了问题……”袁克涛说,基层社区患者有这样的需求,而且这样的需求不在少数,怎么解决,他很困惑。
卫生局说法
不让医生上门挂水是为避免输液风险
对于社区医院遭遇的这一两难困局,南京市卫生局基妇处刘奇志表示,输液治疗不像吃药打针那么简单,属于有创的,高风险的,实践中就曾出现过很多意外,比如过敏、不良反应等等,因此卫生部规定输液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如果在医院输液,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医院可以及时进行处理,而在家庭输液显然不具备这种情况,从医疗安全来讲,上门挂水不安全,最好还是去医院。正因为上门挂水的风险缘故,从卫生部到卫生厅才专门出台政策进行规范。
除了风险高之外,刘处长表示,人手不足也是重要因素。输液要求全过程观察,挂完后半小时才能离开,两个医护人员上门,一瓶水要挂两个小时,挂完还要观察半小时,加上路上来回的时间,半天时间就没了。一个社区医院也就四五十号人,服务的居民却有五六万,如果医生都去上门挂水,其他公共服务就没人做了。
确有需求的患者建议申请“家庭病床”
对于像周先生这类确实需求的居家护理的患者,刘奇志建议,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家庭病床”,由医院与家属签订“医患知情同意书”后,就可以上门挂水了,也能规避医院和医生的风险。不过,即便这样,抗生素、易过敏等容易发生输液风险的药物依然不能挂,而且要全程观察。
据了解,家庭病床与普通的上门输液不同,它要求医生和护士必须同时上门,有专业护理,配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在挂水结束之前不允许护士提前离开,要确保输液的全过程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之下;并建议登记回访制度,使得上门医疗服务更加规范,以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不过,记者了解到,对照每万人要配备11个医护人员的规定,南京基层医护人员的实际缺口高达1/3,一个社区医生负责上万人,忙得根本无暇顾及。因此,尽管有了家庭病床这一政策,但社区医院实际操作的并不多。
【资料链接】
上门挂水的前世今生
昨天 南京尝试过上门挂水
据了解,2008年,南京曾有社区医院开展过上门输液、打针服务试点,但在输液前家属必须签《家庭输液同意书》,告知家属和患者可能产生的后果。医院的医生还总结了几条经验:首先询问药的来历,必须是正规医院开的,如果是自己从药店购买的不挂。药物方面,必须是不需要做皮试的,头孢、青霉素等易过敏的不挂。挂水总量不超过500毫升,药水现配现用。观察15分钟,因为大多数输液反应都在10分钟内发生。还必须有一个成年人陪护,遇问题随时拨打社区医生电话。到了2011年,已悄然停止。
今天 上门挂水多已暂停
昨天,记者咨询了南京的多家基层社区医院,对方均表示不提供上门输液医疗服务。据了解,这一规定是依据我省2010年发出的《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门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界定了上门服务的内容,包括开设家庭病床、上门访视长期卧床患者、指导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7项,不得使用易致敏药物,不得提供注射、输液等医疗卫生服务。据了解,基层医院不愿上门挂水,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输液造成的不良反应在各家医院都很常见,一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医院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但在患者家里由于没有抢救设备无法做到。因此,谨慎的社区医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纷纷停止了这一做法。
明天? 8成卧病老人都有需求
然而,社区老人需要医生上门服务的并非个案。据袁克涛介绍,他们曾在辖区做过调查,结果80%患者都有这种需求。就他负责的两个小区来说,就有三四个这样的患者。
“卧病在床的人希望医生上门,不单单是量量血压、听听心脏,还要开药,最好能挂水。”该中心主任徐其平告诉记者,为了切实帮助社区这些卧病在床的老人,他们有时一天要上门三四次为患者挂水。记者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