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部分商场推出“送礼金”促销活动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圣诞刚过,元旦春节就要来了,一些商场铆足了劲,推出返券促销活动。
然而,有读者还记得,今年9月初江苏省物价局推出《江苏省明码实价规定》征求意见稿,对返券等促销行为使出“杀手锏”:明确要求开展促销活动时不得赠(返)购物券(包括电子券)。
这一规定本来计划从明年元旦开始实施。眼下距离元旦仅剩3天时间,物价部门迟迟没动静。对此,江苏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意见稿还在修订完善中,力争春节前出台。
□快报记者 沈晓伟
“满送”有名堂
返券不比钞票
花起来全是弯弯绕
价格设定有“玄机”
作为一种商业惯例,返券促销的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有部分商家涉嫌用这种促销手段打“擦边球”,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昨天白下区一家大型商场,推出购物满48元就送50或60元礼金卡,这种礼金卡跟返券大同小异。走进商场仔细观察,记者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在一个女装专柜,满48送50,而价格的设定就颇有“玄机”,一件衬衫190元,离48的4倍数192元刚巧就差了2元。由此购买这件衬衫,只能得到3个50元也就是150元面值的礼金卡而不是200元。
不少商品不接受返券
在一家户外品牌专柜,市民孙女士正在犹豫不决。她看中了一件玫红色的户外上衣,标价799元。按照这个专柜“满48送60”的返利,买完后可以得到价值960元的礼金卡。乍一听挺合算,不过孙女士长了个心眼,提前去其他专柜转了一圈,结果发现自己看中的其他衣服,都不接受礼金卡,“算下来那我这960元礼金卡只能买其他不是特别想要的东西,真是浪费。”最终,放弃购买的她不由得感慨,如果商家能直接打折该多好。
实际上,每次商场打折,总有部分专柜,要么是知名品牌、要么是当季新品,要么是畅销款式均不接受返券、礼金卡。而返券返得厉害的,往往是那些过季或断码产品。
多不退,少要补
市民徐小姐正拉着姐妹琢磨,如何花掉刚刚拿到的300元返券。她发现,如果购买一件270元的商品,专柜小姐就提醒说,多出来的30元不退还。而要是购买一件330元的商品,这不足的30元现金,自己是肯定要掏的。“这种‘吃亏’的情况太难避免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拿到的返券是整数,而商品价格大多拖零挂尾。用高出商品价格的返券支付,商家从不“找零”。
使用返券附带条件多
此外,使用返券购物时,商家往往会在购买品种上设定条条框框:有的柜台每400元商品才收100元返券,有的则规定100元以内的商品不得用返券抵,有的则是一件商品只能用一张返券。对于使用时间也有限制,有柜台服务员就提醒说,“我们这个活动这两天就结束了,不花掉就浪费了。”为了花掉所有返券,原本只打算买件外套的,结果又是裙子又是鞋子。
当然,对于返券的种种附加条件,广告上无一例外地标明“商家保留最终解释权”。
“禁令”推迟出
元旦执行?推迟了!
新规力争春节前出台
返券禁令酝酿中
针对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手段,今年9月初,江苏省物价局推出《江苏省明码实价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部分条款直指商家促销潜规则。这是江苏省首次就明码实价出台具体规定。
《规定》中存在不少亮点,首先是禁止返券。比如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在促销时不得赠(返)购物券(包括电子券)。“经营者开展赠券活动,可以看作是对消费者的强制搭售或者强行服务行为,如果送券导致退货时,消费者将陷入无法退货的连环套中。”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送券活动所依据的价格是虚高的价格,违反了《价格法》第九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价格合理”的法律规定,因此应予禁止。
力争春节前出台
《规定》中最后一条提到,本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试行。不过眼下距离元旦只有3天时间,江苏省物价局暂时仍未有下一步的部署和动作。《规定》究竟何时执行,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江苏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征求意见阶段已结束,正在抓紧修订完善当中,力争春节前出台。从元旦执行到力争春节前,《规定》执行日期要延后约大半个月。对此,有关人士表示,整个文件的内容都在征求意见,包括最后一条执行日期,也在征求意见的内容之列,因此出现微调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推迟出台?
一家新街口地区的商场人士透露,条例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以低于标示价格销售商品的,应当将标示价格降为成交价格。”同时第十一条又提到,“经营者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包括所有在标示价格之外给予消费者的一切优惠活动)应当真实,标示价格不得高于本次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最低交易价格;如前七日内没有成交的,不得高于本次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
“到底什么才是成交价格?”他举例说,比如不少面包房到了晚上八点后会打八折。而按照第八条规定,一个面包10元,晚上降价为8元,那8元就是成交价格。到了第二天白天,这个面包不能恢复原价,因为标示价格“不得高于本次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最低交易价格”。到了第二天晚上再打八折,那只能卖6.4元。“几次打折下来,售价只能越来越低,到最后没有利润可言。现实中这根本行不通。”该人士认为,有关规定迟迟未出台,可能就是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一定修改所致。
商家动向
避开禁令,部分商家热衷“满减”
这种促销是否也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待进一步明确
记者也发现,部分商场没有采用“满送”这样一种返券,而是用“满减”取而代之。
比如在新街口一家商场推出了“满98减48”的促销活动,中山路的一家百货商场则推出“100减50”、“40减20”等优惠活动。
正在选购大衣的市民刘小姐表示,与返券相比,“满减”直接减去现金,也不需要购买额外的商品,方便多了。
对此,商场有关人士也承认,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避开可能被禁止的“返券”促销。
不过,“满减”依然引发了部分市民的质疑。市民朱先生就认为,一件毛衣599元,满40就减20元,这么大力度的折扣看起来相当诱人,但相信打完折商家还是能赚到钱。而599元的价格明显虚高。
不过对照了条例后,记者发现,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来禁止“满减”。至于“满减”以后会不会也被禁止,江苏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最后的文件仍在修改中,因此暂时不好确定相关情况是否违规。
该不该禁,仍有分歧
究竟该不该“禁返”?记者采访了物价部门、百货业人士和有关学者。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
力挺派:
对消费者、厂家有好处
希望禁令早日出台
南京市物价局有关人士表示,9月份包括南京在内的13个省辖市的物价部门,都收到了省局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原来准备从元旦起开始执行,我们也做了一些研讨和准备工作。”不过从现在看,由于省里正式的执行文件迟迟没有出台,南京也就无法进一步开展实质性的执行工作。
该人士表示,希望相关文件尽快出台。“多年来,我们经常接到消费者的相关投诉,落入了商家的‘弯弯绕’陷阱。但从现有法规上,我们又不能给商家定性为价格欺诈,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还是比较被动的。”
南京市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吴鹤群介绍,返券促销中存在一定猫腻。比如有的商品100元,平时是五折销售50元,而一到搞返券活动,商品价格就恢复为原价100元。这样的返券活动,不少消费者被“蒙在鼓里”。
她同时介绍,其实厂家也不支持返券。一般情况下,每卖出一件商品,商场都要从中扣款。而每当到了返券促销等大规模活动时,部分商场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由于产品销量上去了,因此要多抽取回款。因此厂家对于商场返券等促销活动比较反感。而为了能适应商场的“高折扣率”,厂家也不得不提高商品的销售价,导致了虚高价格的出现。
“南京属于打折比较多的城市。”也正因为这一情况,“有的牌子是全国统一价,价格定得比较实在,没办法参加打折返券,所以人气和销量上不来。”对于厂家而言,他们更希望能实实在在标价。“羊毛出在羊身上,返券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反对派:
返券是市场行为
不应过多干预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一名从事商场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认为,只要商场允许退换商品,就不存在欺诈的问题。“对返券买到的商品,如果你后悔了,可以来退货或者换货。”他还表示,目前南京的大商场基本上可以做到这点。至于返券,属于多年演变而来的促销形式,消费者参与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观点得到了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有关人士的认同。该人士认为,物价部门出台这一规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效果未必好。物价部门的工作应该是管理好市场公平交易的环境,而不是去控制具体的价格行为。返券促销既然能存在,那也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毕竟面对返券,消费者是有选择权的,人们可以选择买,也可以不买。既然选了购买赠券商品,也就是做了判断:愿意接受返券带来的二次消费。当然,对于主观故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物价部门应该严肃处理。